急诊科抢救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急诊科抢救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效果探讨

郭君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抢救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运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抢救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抢救效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获得最佳的救治效果。

【关键词】急诊科;抢救;预见性护理

急诊科是保障病情危重患者预后的前线部门,而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是其中重要环节,也体现着医院整体医疗体系的完善与否[1]。本文重点分析了急诊科抢救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人。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33~70岁,平均(60.4±4.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32~70岁,平均(61.3±4.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负责抢救。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运用预见性护理模式,首先,调查以往影响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及安全性的风险因素,问询以往抢救患者与其家属的需求与感受,总结优质护理经验,动员医生、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找出急诊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制定相关规范化操作流程与预见性护理方案,将预见性护理工作模式落实于急诊科抢救工作的护理配合当中。

1.2.1预见性护理方法:①急诊抢救工作常需要多个科室共同协作完成,参与抢救的人员众多,做好预见性人员协调工作尤为重要。可根据具体分工成立多个小组,选取小组负责人,对组员进行规划性组织,增加默契度与配合度,做到在抢救过程中人员各项操作及人员调动快速、有序、有效;调查发现,夜间属急诊科护理工作相对薄弱的环节,主要因一般情况下白班护理人员的配置要强于晚上,也就造成了夜间参与急诊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工作密集,人员紧张。因此,需预见性加强夜班护理人员的分配,增加值班的主管护士,并预见性做好抢救工作分工,并梳理救治与护理流程,最大程度减少因繁忙紧张出现的差错事件。②护理人员接到患者后,为病情危重患者开辟绿色通道施救,做好交接工作,立即对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根据问询与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并以边问询病情边送至抢救室为原则将其护送至急诊室;同时,另一组护理人员需预见性备好抢救所需器械、药品,检查相关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实施规范化检查、输液、输血、留取标本工作,对操作流程实施细致划分,保证施救时各项操作的效率,将辅助检查所需时间尽量缩短;协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做好预见性观察工作,监测患者脉搏、呼吸、血压、心率,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存在残留物,避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或导致吸入肺炎,做好体温保护,帮助患者降体温处于正常范围,抢救期间尽量避免移动患者,尽量在床边完成检查与护理操作,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吸氧方式,如有必要可使用呼吸机治疗,以帮助患者尽快改善缺氧状态,输氧期间注意为患者清洁鼻腔。③做好急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部分患者可能因急救器械与药品的应用带来不同程度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予以重视,提前做好防护与处理措施,以增加抢救效率;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易发生肺部感染,而年龄偏大患者更为严重,需做好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工作,对急救室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可给予患者预防性的雾化吸入,并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若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或因疾病给机体带来的应激性反应,多容易发生血糖升高,护理人员需预见性采取应对措施,增加量取患者血糖的频率,遵医嘱应用胰岛素。④预见性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发病突然且病情严重,抢救期间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影响抢救与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人员应做好预见性心理护理,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疏导负面情绪,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抢救配合度;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告知患者的诊治情况与治疗方案,减轻家属压力,避免发生医患纠纷。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病情稳定后并使用自制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抢救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抢救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要科室,是抢救病情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其中收治的患者多数病情、预后难以预料,且人员相对集中、流动性大,加上患者及其家属受到情绪、认知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急诊科抢救护理成为了高风险、高难度的工作[2]。而急诊科抢救护理工作更是衡量医院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度责任心与严谨的工作态度,优化护理流程,增加治疗安全性,减少护患纠纷[3]。近些年来,为适应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新形势下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预见性护理模式这一全新理念被提出并广泛应用,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与疾病特点,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做出判断与评估,设立护理重点,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见性准备及处理,提高护理主动性,将可能影响患者治疗与预后的因素减少至最低[4]。

本文研究显示,给予观察组患者预见性护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抢救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急诊科抢救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抢救效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获得最佳的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实,资艳.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抢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5(24):2730-2731.

[2]颜仲敏.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颅脑损伤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17(3):79-80.

[3]杨刚先.急诊科抢救患者中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9(3):267-268.

[4]申云.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急诊患者抢救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9(11):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