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防范对策

陆玲钦

陆玲钦(广西上思县人民医院535500)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维权意识增强,护理安全成为医患双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临床工作中稍有不慎即可能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和影响,同时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及时找出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强化护士护理安全知识培训,以增强护士护理安全意识,从而保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不断深化和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隐患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056-02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为的心理、机体结构或者功能上的损害、障碍或死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护理工作和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护理服务面对的是需要救治、关心、照顾和帮助的群体,工作中出现任何失误,都会给患者和医院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者当前面对的重要课题,是护理工作质量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安全的护理活动才是真正意义的质量保证。为此,我对近年来医院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取得了一定效果,分析如下。

1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力资源匮乏

护理人员的配置是否充足,结构是否合理,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2010年是我院业务迅猛发展的一年,住院病人床位使用率由以前的70%增加至95%以上,有时甚至突破100%。而床护比例仅为1:0.3~0.32。白班各种治疗、护理工作相对集中。每名护士要同时兼顾几个岗位的工作,与患者沟通较少,分层次上岗未能得以真正落实,容易造成工作上的纰漏,导致护理整体质量下降,引发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并为纠纷埋下隐患。

1.2个别护士整体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部分护理人员工作缺乏主动性、责任心不强、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慎独精神,对患者观察不细心,临床护理操作不认真,工作中思想不集中,被动、机械地执行医嘱,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以至延误患者的诊治,从而引发由护理缺陷而导致的纠纷发生。

1.3护理管理方面的因素

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管理者监管不得力,业务培训不到位,医疗设备不齐全,缺乏应对安全隐患的预案等,都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1.4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由于护理人员不足,而护理工作量大,护士进行操作时为节省时间,不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护理工作三查七对,仅凭个人主观印象,而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

1.5护理服务与沟通不到位

护士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病人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接触病人最频繁。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丰富的护理知识、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技巧。在做解释工作时,缺乏耐心,或者态度生硬、用语不当,均会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1.6法律意识淡薄,护理告知制度执行不力

目前,医疗风险告知制度已在医院广泛实行。如果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从而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1.7护理人员技术原因

目前从事一线护理工作的护士大部分是年龄小,业务知识不牢固,护理经验不足,技术操作不熟练,不掌握仪器设备性能使用,常造成技术操作失误或者错误,加大了护理工作的技术风险。

1.8患者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来自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因此,患者的心理素质、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医疗水平期望值过高、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等,这些因素极易引起病人对护士的不满情绪,而导致矛盾的产生,以至于给医患配合带来不利。

1.9医院环境因素

医院建筑建构不合理,地面不防滑,走廊及房间无扶手,病床无防护床栏,均会给患者造成不便或意外伤害。此外,各种医疗设备未及时保养和维护,致使使用性能不良,从而易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

2护理安全防范对策

2.1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缓解护士工作压力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是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根据护理工作强度及复杂性配置一定数量的护士,合理搭配技术水平不同的护士,从而避免超负荷工作。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弹性排班,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在工作中互相协作,互相监督。

2.2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士风险意识、规范意识

落实各项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保障。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因此,应加强制度建设,定时查房,强化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护理管理者应从医源性、护理技术性、护理责任性等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中建立各项护理规范制度和操作规程,督促护理人员规范执行,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重视护理工作环节中存在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保障患者权利。

2.3强化规范化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存在着直接联系。因此,在护士进行“三基”培训的基础上,应加强对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尤其对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切实可行的规范化培训,提高她们的临床观察能力及沟通能力,以适应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护理质量。根据需要,有目的地安排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等。

2.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

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连续性和具体性,且大多数护理活动都在无人监督下完成。为此,要经常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教育,使她们充分意识到自身行为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从而达到人尽其责,保证护理安全。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服务态度,良好的沟通,提高服务效率。文明礼貌的语言,得体的装束是医院的形象,反映了医务人员的素质。护士亲切的言语是安抚病人的安慰剂。爱心、耐心、细心与责任心是医疗服务的重要之素。只要我们真诚相待,真诚服务,我们的护患关系会越来越好。从根本上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5履行告知义务,确保护理安全

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自觉实施全面告知制度,将护理操作中高风险可能出现的问题告知病人。完善签字记录,患者从入院至出院,都要依照程序,把护士需要做的护理内容和目的告知患者。告知时要使用语言艺术,使患者感到可靠和信任,自愿接受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2.6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消除护理安全隐患

建立健全二级护理质量控制,通过自查和督查的方式定期检查并及时发现问题,杜绝缺陷发生。对发生的护理缺陷,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并找出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制定相应防范对策,进行反馈纠正,避免缺陷的再次发生。

2.7改善医院环境,以利患者就诊

医院建筑要从患者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患者的要求,如病区走廊及卫生间安装好扶手,楼梯台阶高度要适宜,走廊铺设防滑地砖,病床床沿装防护栏等保护装置。对有安全隐患的患者及时进行评估,如有跌倒、压疮等风险,及时在患者床头悬挂警示牌。科室急救设备要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消除不利安全隐患。

3小结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产生命的核心目标,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安全,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是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目标。因为护理安全涉及面广,因此增加护士的重点防范意识非常重要。护理管理者应加强临床护士的护理安全教育,规范安全护理行为,分析相关因素,以使护士能主动采取措施预防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确保病人生命健康安全。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树立新一代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参考文献

[1]杨俊华,郑永利.基层医院影响护理安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7,1

(1):37~38.

[2]周倩,李继平.护士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及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2(2):44~46.

[3]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11(11):50~51.

[4]梁玉珊,对我院58起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8,8(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