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曲演员的艺术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1

谈戏曲演员的艺术实践

李东萍

艺人曾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梅兰芳先生也说过:“看戏不但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还可以锻炼我们的眼睛、耳朵、思想,久而久之,就可以有辨别精美粗恶的能力,这是每个演员必须注意的事。”所以艺人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开了窍”。艺术家们卓越的艺术成就,与广泛的观摩是分不开的。

看戏可以让我们通过对戏曲的逐渐熟悉而“心中有戏”,同时,在看戏的时候,也要做到“心中有戏”。我们的欣赏不能只停留在看热闹的层次上,而是要把学习过的戏曲知识运用到观摩中去,要从演唱、舞蹈,以及服饰化妆等各个方面,去感受戏曲的艺术特征。如果能从流光溢彩的舞台上看出门道,品评出艺术水平的高下,也就是能够真正看懂戏曲了。一个学习戏曲的人必须具备相当的戏曲欣赏水平,对于戏曲表演中的高与低、粗与精、美与丑能敏锐地感受到,并能从理性的角度得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才能树立起在艺术上追求的目标,并在实践中避免一些粗率不美的成分,从而使自己的鉴赏以及表演水平不断提高。比如,要学习《贵妃醉酒》,不仅要对剧情、人物有所了解,还要知道唱腔和动作的意义。此外,还可以观摩梅兰芳先生与梅派传人们的演出,对不同演员的表演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以后在自己学习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吸收更好的艺术表现方法。

戏曲是程式化的艺术,有许多基本的程式要素,它们的互相组合就形成了千变万化的程式表演。掌握了这些基本程式要素,也就掌握了戏曲最基本的表演方法,只有在基础程式上才能学习更复杂的程式。比如:“云手”是戏曲中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但舞台上许许多多的动作都是由它演变而来的,因此在学习身段动作时,都要从“云手”学起。

从基础学起,也可以让我们对戏曲的程式及其使用规则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一个程式动作有什么样的含义、要表达什么样的情境或情感、出现在不同的剧目中有什么不同的用意……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这些问题,它们将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戏曲程式的原理,对戏曲的艺术规律形成更加准确的理解。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要掌握基本功和学会若干出戏,却要下多年的功夫。戏曲艺术全面的综合性、高度的技巧性、系统的程式性和丰富的剧目,使得每个合格的演员都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被培养出来,突击培养一般说是行不通的。尤其是戏曲表演中某些高难度技巧则需付出几年艰苦的艺术劳动,而且要每天常练不辍,持之以恒,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年逾八旬的著名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王金璐老先生,根据自己半个多世纪的深切体验,进一步提出“台上一分钟,台下一辈子功”。

演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体悟戏曲虚拟性与写意性的艺术特质。看别人演戏的时候,可能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精彩的唱、念、做、打上,而对于其他方面不太关注。当我们自己作为演员走上舞台的时候,才会对这个空荡荡的舞台有更真切的感受。在这个舞台上,没有逼真的布景,手里也只有简单的道具,却要让观众看到日月星辰、江河湖泊,看到一叶扁舟、一骑骏马……舞台上没有一只鸡,却要表现喂鸡;没有针线,却要表现刺绣;没有楼梯,却要表现上楼下楼……这些都只能过通过虚拟性的表演展示出来。而且我们的表演只有准确到位,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同,引起他们的联想。因此,通过演出,不仅能加深我们对戏曲艺术特征的认识,也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虚拟性与写意性的运用原则。

演出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戏曲是以人为本的艺术。当我们走上舞台的时候,可能没有复杂的布景,也没有任何道具,但我们却可以非常细致生动地表现某个规定情境。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借助,一切都在演员身上,演员是戏曲舞台的核心。只要掌握了戏曲的表演手段,即使在一间普通的客厅也能演绎出大江东去的壮阔和姹紫嫣红的旖旎。中国戏曲的这一特征不知征服了多少外国观众,这也确实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演练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演员与观众之间的默契。戏剧家布莱希特看了京剧这后,曾经非常敏锐地指出:“观众和演员之间似乎存在某种默契、某种约定俗成的规则,观众可以毫不费力地明白演员的意图。这种默契和规则,就是戏曲的程式,但程式不是一目了然的代替符号,而且同一个程式也可以表达多种意境。”

演出可以让我们领悟到情与技的关系,进而认识到中国戏曲表演的特性。

责任编辑王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