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的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的管理

龙永美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CT室421002

【摘要】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肿胀对膝关节曲度的影响,探讨出一种全新的肿胀管理方法,减少肿胀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为它能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肢肿胀管理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9月来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48名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全新的肿胀管理方法管理的24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24名患者用传统的肿胀管理方法管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肿胀评分、疼痛评分、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膝关节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会发生明显的肿胀和疼痛,而且肿胀和疼痛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全新的肿胀管理方法能帮助患者消除肿胀,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觉,加速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颅内动脉瘤;围术期

老年性骨性关节炎的病理特点是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硬化和骨囊肿形成、骨赘形成并继发滑膜炎性改变。本病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40岁以下的成年人中少见本病,但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则极为普遍[1]。全膝关节置换术是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现在应用是越来越普遍,并且得到了广大老年患者的认可[2]。但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创伤非常大,患者术中因为有止血带出血不多,但术后出血较多,这样就会出血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和疼痛,严重的影响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从而引起静脉血栓的发生和术后患者功能的康复。如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肿胀进行管理,减轻患者的肿胀和疼痛,让患者尽早康复出院是关节运动科医疗工作者一直的追求。2014年12月-2015年9月来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手术48名患者,我们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倡导人性化的管理,确保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连续性,采取一种全新的肿胀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9月来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手术4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61.9±7.6岁;其中46名患者行单全膝关节置换术,2例患者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男性20例,女性28例;病程2-28年;48名患者均采用连硬外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按照患者来院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全新的肿胀管理方法管理的24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24名患者用传统的肿胀管理方法管理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男女比例、病程、家庭状况、婚姻状况等基线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的肿胀管理方法管理。

1.2.2全新肿胀管理模式:①手术后,用软枕抬高患者30-40°利于患肢血液回流。②术后,患者过床后,手术后冰袋放置于伤口处。③患肢功能锻炼:首先规定由当班的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并追踪功能锻炼的效果。通过对全科所有护士进行规范统一的培训,包括各知识点的学习,宣教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的目的。患者术后第二天开始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方法是:患者取平卧位,全身放松,第一步:患肢直腿抬高45度,膝部要伸直,停顿2-3秒,再放下;第二步:屈髋屈膝,再伸直,停顿2-3秒,再放下;第三步:患肢伸直,膝部尽量贴床,向内旋转踝关节和向外旋转踝关节;第四步:患肢伸直,膝部尽量贴床,各足趾向上翘,再向下踩;功能锻炼每日三次,每次半小时,也就是每个动作做15-30次。讲解的同时让患者看规范的功能锻炼图片,加深印象。强调功能锻炼的关键点:功能锻炼时要平卧,每个动作停顿2-3秒,活动髋关节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活动范围及活动量由小到大、持之以恒、主动锻炼与被动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1.3评价指标

1.3.1采用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数字评分法是将疼痛的程度用0至10共11个数字表示,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病人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这11个数字中挑选一个数字代表疼痛程度【3】。

1.3.2患者患者肿胀程度:微肿为(-),皮肤肿胀,但皮纹存在为(+),肿胀明显皮纹消失为(++),极度肿胀,皮肤上出现水泡为(+++)。按照四个度,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

1.3.3膝关节屈曲度,采用测量的方法,并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膝关节肿胀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1。

3讨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在近代人工髋关节成功应用于病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它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在被广大的老年患者所接受。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都是非常成功的手术方式,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幸的是,这些手术都并发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风险,后者可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全关节置换术后应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但理想的预防措施目前仍不明确。选择一种预防措施必须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4]。骨科医生尤其关注术后出血,因为这可能意味着血肿、感染、再手术,所有这些都会对临床结果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患者患者患肢的肿胀和疼痛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进行康复训练,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导致患者不能够很好的回归社会。但局部症状持续时间长,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患肢功能障碍,疼痛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延长。如何选择一种全新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肿胀管理模式来弥补这些缺陷,一直是学者们苦苦的追求。我们在患者术后返还病室后,帮患者抬高患者,并用冰袋冷敷,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血液的渗出,从而减轻患肢的肿胀,促进患肢的静脉回流和吸收。术后第一天开始行患肢功能锻炼,采用主动结合被动的方法,目的就是预防患肢静脉血栓。而且通过锻炼,不仅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控制医疗成本,还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我们从表1不难看出,实验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而且患肢肿胀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4结论

由此可见,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会发生明显的肿胀和疼痛,而且肿胀和疼痛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全新的肿胀管理方法能帮助患者消除肿胀,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觉,加速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

[2]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

[3]顾冬梅,护理程序在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实施体会[J].护理学报,2012,7(19):44-45.

[4]StephenAE,BergerDL.Shortenedlengthofstayandhospitalcostreductionwithimplementationofanacceleratedclinicalcarepathwayafterelectivecolonresection[J].Surgery,2003,133(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