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如何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

沙丽

新疆兵团第九师一六七团中学834611

摘要:计算机课程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基础信息知识掌握和技术操作的能力,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尤其信息技术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创新计算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本文则从应用合作教学、分层教学以及转变教学观念等方面分析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措施,望能给广大计算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方法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差异,积极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课堂质量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计算机课程而言,这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更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从多方面提高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应用合作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的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好奇心,同时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是成功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一般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一方面能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也能增加合作小组学习的竞争性。教师可将全班学生按照相似性和互补性分为若干小组,人数保持在3-5人,保证组内每位成员都能接触学习任务和有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也可以避免组内发生部分人无所事事的情况。小组分工是合作学习最常见的组织形式,即学生是任务的主体,教师要按照课文教学后再安排所有小组根据教师课堂讲述总结学习难点和重点并一起记忆,最后教师进行随堂检测,将每位学生的检测结果作为其所在小组的最终成绩。通过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在这种强烈的集体荣誉归属感带动下能竭尽全力地为自己小组赢得荣誉,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分层教学还要求教师将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组合为一个层次,之后根据各层学习能力制定各层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制作运动会会徽相关知识时,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完成绘制“大海”图形即可,因为这部分学生不喜欢做作业,自我约束力弱,只要发给他们课前教师提前做好的视频让其模仿即可,同时也要求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重点抓基础和信息技术习惯,要求他们完成“红日”和“大海”的图形后会发现绘制的图像类似于百事可乐标志,此时学生会产生成功的喜悦感,有利于后续学习。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会因教师在关注增强学习主动性。

教师根据不同学生情况进行备课,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促使基础好的学生能有所超越,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循序渐进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初识Flash》一课时,设定教学目标时,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可在“了解动画制作一般步骤”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内容。当学生完成“移动的小球”实验操作后再设置如“旋转的风车”等难度更高的教学目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将重点放在“初步理解动作制作基本概念”上,使学生深刻了解动作制作软件专业术语。同时教师要备好多种教学方案,避免因问题太难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转变教师观念,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当前很多初中计算机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一直停留在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上,以致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自己的讲解,这种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所推广的教育理念并不相符。计算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不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或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方式掌握知识。同时教师也要学会尊重学生,耐心听取学生所提出的意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每个教师在从业的第一天起心中就有树立教书育人的心,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促使学生在自己的教导下形成健全的人格。尤其在计算机教学中更应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教师也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在课堂上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尽可能在课堂开始10分钟内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授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合作、分层等多种教学模式能全面体现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切身体会到计算机知识构建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需要教师积极开拓实践教学,营造愉快的教学气氛,借助新课程理念引导掌握计算机知识,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实现真正的计算机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J].学周刊:b,2011,(8):180。

[2]蔡占花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3)。

[3]王嘉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