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六项检测对于肝胆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血脂六项检测对于肝胆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曹丽梦

曹丽梦巴州和静县计划生育指导站新疆巴音郭楞8413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血脂六项检测对于肝胆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站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肝胆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脂六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载脂蛋白B-100(ApoB100)和载脂蛋白AI(ApoA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肝胆疾病诊断及鉴别中,对血脂六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肝胆疾病;血脂六项;诊断【中图分类号】R5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118-01

肝胆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主要场所,为各类脂类合成及存储提供了条件,因此肝胆疾病常合并脂类代谢异常。近年来,我国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肝胆疾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其发病人群正趋向低龄化,心血管、肥胖、糖尿病、风湿病患者更易出现肝胆疾病,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坚持早发现、早诊治的原则,有利于提高肝胆疾病治疗效果。对血脂六项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为肝胆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站收治的80例肝胆疾病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探讨血脂六项在肝胆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站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肝胆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9.7±12.3)岁。结合临床症状,经B超及实验室相关检查,全部患者均确诊为肝胆疾病,其中肝硬化13例,肝癌20例,胆结石5例,乙型肝炎42例。选取同时期在我站进行健康体检的受试者8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0.1±12.4)岁。全部受检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完成此项研究。2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的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嘱咐所有受试者查血前7d,停止服用对血脂造影存在干扰的药物,如降压药物等;清晨空腹进行静脉血采集,血量为4ml,在采血后2h内,采用我站现有的CL-8000型(日本岛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所有试剂,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血脂检验前,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参数正常,仪器性能稳定,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用直接检测法,采用氧化酶法检测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载脂蛋白B-100和载脂蛋白AI水平[1]。

1.3观察指标对全部受试者血脂六项指标进行检测,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100(ApoB100)、载脂蛋白AI(ApoA1)[2]。

1.4统计学方法收集和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应用(?x±s)对计量资料作描述,同时通过t进行资料检验,检验水准α=0.05,在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受检者载脂蛋白B-100、载脂蛋白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肝脏为血脂及脂蛋白合成提供了重要场所,肝脏损害程度直接决定着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对人们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肝胆疾病多为慢性疾病,常见病因为肝内胆汁淤积、肝内或肝外胆道梗阻等,早期发病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患者所忽视。若皮肤表现为橙黄色,应警惕重度干预的出现,若为黄绿色或褐绿色,应注意肝内是否存在胆汁淤积、胆道梗阻等[3]。为进一步诊断和鉴别肝胆疾病,可以通过对血脂、载脂蛋白进行检查,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肝胆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血脂六项检查,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100(ApoB100)、载脂蛋白AI(ApoA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载脂蛋白AI和载脂蛋白B-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项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方面,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胆固醇(TC)主要合成场所为肝脏,合成量约为60~80%,同时在肝脏中转化和排泄,维持机体正常活动。一旦肝脏发生病变,将阻碍总胆固醇合成和脂化作用,血清中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若肝细胞受损,TC将下降越多[4]。甘油三酯(TG)在肝脏中进行氧化作用,发生肝炎后,TG氧化作用受到抑制,表现为食欲低下、饥饿缩短;肝脏代偿,大量利用存储脂肪,使TG水平明显升高;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严重,肝细胞缺乏能量,TG水平降低,故健康人员与肝胆疾病患者TG差异十分显著。肝脏和小肠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提供能量,一旦发生肝脏病变,胆固醇转酰酶及卵磷脂合成降低,进而导致HDL-C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来源于极低密度脂蛋白持续代谢。Apo在肝脏器官中进行合成和分泌,一旦肝功能受损,Apo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其降低程度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存在关系。

综上所述,在肝脏疾病诊断及鉴别中,通过对血脂六项进行检查,有利于明确肝细胞损害程度,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1]熊文凤.血脂六项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7):80-81.[2]刘庆丰,胡先礼.血脂六项在肝胆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医药前沿,2012,02(15):396-396.[3]邓泽凯.血脂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369-369.[4]秦尹玲.血脂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