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良口咽通气道在脑外伤舌后坠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新改良口咽通气道在脑外伤舌后坠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杨晓辉

杨晓辉(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37000)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248-02

【摘要】目的讨论两种改良后口咽通气道对脑外伤舌后坠患者鼾声呼吸的改善及预氧合的疗效观察,以及口咽通气道是否固定在位。方法选择入急诊抢救室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实验组施行新改良口咽通气道辅助通气计划,对照组患者采用黄小春[1]改良的口咽通气道,比较两组患者行气管插管前气道有效改善鼾声呼吸时间及预氧合(SpO2≥95%)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达到预期氧合(SpO2≥95%)所需时间及改善鼾声呼吸时间明显短于于对照组者(P<O.05)。结论新改良口咽通气道可以迅速而牢固地开放气道,快速改善鼾声呼吸并达到预氧合(SpO2≥95%),从而改善患者缺氧症状,降低脑外伤患者病死率。

【关键词】新改良口咽通气道脑外伤鼾声呼吸

脑外伤后患者舌肌松弛,舌根下坠向咽部可造成上呼吸道阻塞,患者出现缺氧,严重者甚至发生窒息死亡,必须紧急开放气道,改善缺氧,降低病死率。我科使用新改良口咽通气道对为脑外伤后舌后坠患者打开气道,通过经口咽通气道内给氧实现预期氧合,血氧饱和度升高迅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脑外伤后伴鼾声呼吸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4例,平均(53.45+4.56)岁。5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意识状态及疾病危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用打火机点燃酒精灯,将刀片尖端移进火焰加热20S左右,然后对准口咽通气道两端快速各钻两个“)”与“(”字型孔,然后用刀片削平整孔口,把一次性气管插管固定器的固定黏胶带放入“)”与“(”字型孔并固定好制成新改良口咽通气道。对照组使用的改良口咽通气道是在口咽通气道的两端钻孔然后穿入白扁带拉出待用。

1.2.2两组组患者均取仰卧位,根据患者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将口咽通气道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人口腔,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即将其旋转1800,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口咽通气道置入后,观察组将固定黏胶带绕过患者颈后,通过上耳廓与下耳廓之间,达到适合的松紧度后粘起来。对照组将白扁带绕过患者颈后,系于上耳廓与下耳廓之间。固定后确定两个组患者的气道得到了开放。

1.3疗效观察指标观察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后15分钟内达到预氧合的情况,吸痰过程中口咽通气道在位情况,鼾声呼吸的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用x2检验。

2结果(见表1)

表115分钟内两组疗效比较

3讨论

置入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简便易行且能较好解决舌后坠,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2]。普通的口咽通气管在临床使用中存在难固定,易移位等问题,给急诊抢救和辅助检查带来不便。管道脱落后反复置管对患者口腔黏膜损伤大,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氧合。对照组改良的口咽通气道使用白扁带固定,存在的局限性是白扁带细,固定后与患者接触面积小,摩擦力相应就小,在搬动患者或者患者躁动的时候也容易脱落和移位。观察组使用粘胶带对口咽通气道进行改良,使用后达到的结论是:新改良的口咽通气道在改善外伤后舌后坠患者鼾声呼吸情况及达到预氧合情况效果显著提高,并大大降低了通气管的脱落与移位情况。加之新改良后口咽通气道取材便利,价格低廉,制作简单,实用方便;避免患者经常将口咽通气道顶出口腔而加重通气不畅。有效避免了口腔黏膜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便于护理,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在脑外伤后舌后坠患者急诊抢救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小春.一次性口咽通气道的改良[J].护理学杂志,2010,25(13):28.

[2]王丛蕴.口咽通气道在脑出血昏迷病人急救中应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