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3

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孟凡峰

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小儿科2517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妇产科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肺炎、气道阻滞和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时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循证护理措施;机械通气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ionofevidence-basedcareintheneonatalmechanicalventilationairwaymanagementapplicationeffect.Methods:SincethepatientsinourhospitalbetweenNovember2012November2013Obstetricsadmitted86casesof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astheresearchobject,allthepatientsweretreatedwithmechanicalventilation,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namelythecontrolgroup43patientswithconventionalcaremeasures,43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usingtheevidence-basednursing,nursingeffectcomparingtwogroupsofpatients.Results:Suctioneffectobservedinchildren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atacomparison,P<0.05.Observationgroupofchildrenwithpneumonia,airwayarrestandneonatalasphyxiaandothercomplications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atacomparison,P<0.05.Conclusion:Adoptionofevidence-basednursinginterventionsduringmechanicalventilationinthetreatmentof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patientscaneffectivelyenhancetheeffectivenessofcare,reduce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soitisworthyofclinicaluse.

[keywords]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Evidence-basednursinginterventions;Mechanicalventilation

循证护理(简称EBN),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明确的将科研结论和临床经验相结合从而获取证据,并将其作为护理决策的重要依据的护理模式[1]。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加上人们对于护理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循证护理模式成为以后护理操作发展的又一新趋势。我院在对新生儿的呼吸衰竭症进行护理时采用了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就对其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在2h-4d之间,平均年龄为(2.25±0.4)d,其中经口插管20例,经鼻气管插管23例,采用(SIMV+PSV)通气模式患者27例,行(IPPV+PEEP)通气模式的患者16例;观察组患者43例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其中男性为24例,女性为19例,年龄在3h-2d之间,平均年龄为(1.6±0.3)d,其中经口插管21例,经鼻气管插管22例,采用(SIMV+PSV)通气模式患者25例,行(IPPV+PEEP)通气模式的患者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通气方式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①严密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表现,如体温、血压、脉搏、皮肤颜色、吸吮反射、四肢张力等;②加强对患者的呼吸检测,如果出现紫绀、呼吸节律、肺部的呼吸音等;③根据患儿的病情情况来调节氧流量,避免出现氧气中毒的情况,严密观察患儿的反应;④维持静脉通路,按时定量服用治疗药物,定时采集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等[2]。

观察组:该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1)提出问题:①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吸痰时间是否一样,②吸痰操作能否进行优化处理,不同吸痰方法的使用效果等;(2)科学证据的查找:翻阅病案或者相关资料对于患儿的病情情况、功能状态等进行准确的诊断,并根据资料内容制定吸痰管理措施,找出最优的管理证据;(3)证据评价: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或者护士长对其证据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评估判断,在普遍认同的情况下进行应用;(4)循证结果:①吸痰时机:当新生儿出现频繁的咳嗽、并出现憋气的现象,呼吸机的气道压力所有升高,血氧饱和度等数据有下降的趋势,那么应该立即进行吸痰操作;②吸痰方法:在资料中显示一半开放式吸痰的方法其效果明显好于封闭式吸痰方法,采用开放式的吸痰方法其气管内的出血发生率会显著降低,于是在吸痰操作时选用开放式的吸痰方式;③吸痰管的操作:资料显示如果在吸痰操作过程中吸痰管插入较深会对新生儿的气管黏膜造成伤害,还有可能导致窒息的发生,如果吸痰管插入深度不够,吸痰的效果达不到预期,一般的吸痰管在向里插入时当遇到阻力时应该往回退约1.0cm的长度为宜,同时在吸痰操作前可以对患儿的口腔喷入稀释液,有助于痰液的吸出;④吸痰操作方法的改进:在吸痰操作时将其顺序进行优化,比如可以先将患儿的鼻腔和口腔的痰液吸出之后,在对其气道内的痰液进行吸出操作,吸痰的时间一般要控制在3s以内,负压范围在150mmHg-200mmHg之间为宜[3,4]。

1.3判定标准[5]

优:吸痰处理非常彻底,肺部痰鸣音消失,吸痰处理之后患者的SpO2在0.5min内上升至90%以上吗,没有出现紫绀的症状,无呛咳情况;良:患者的肺部痰鸣音明显减弱,吸痰处理之后患者的SpO2在0.5min之内上升85%-90%之间,在吸痰时出现紫绀症状给氧治疗后症状缓解;差:患者的肺部仍有明显的痰鸣音,在吸痰处理之后其SpO2在0.5min内上升幅度在80%,在吸痰处理时有剧烈的呛咳和紫绀的症状,给氧之后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的数据采用x2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人数为35例,总有效率为81.4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人数为42例,总有效率为97.6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患者出现气道阻塞情况、1例患儿出现窒息的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26%,观察组患儿总仅有4例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3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3、讨论

循证护理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然后在护理操作等方面提出问题,然后再针对这些问题去寻找相关的论证和理论依据,并对找出来的理论依据交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护士进行评估,如果完全安全放心、那么便制定出一套相应的体系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将护士自身的经验和相关技能完美进行结合,从而提升护理效果[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循证护理措施,通过对患儿吸痰方式和操作方面的优化和改革,比如适当的减少吸痰的次数,在吸痰处理之前听过雾化或者喷稀释液将痰液进行稀释处理,这样有效的提升吸痰的效果,对吸痰管插入的深度等进行了尝试,并根据操作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让初始进行操作的护士也能够在吸痰处理的过程中避免对患儿气道粘膜造成伤害,在保证吸痰效果的同时还避免了刺激性并发症的发生[7]。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对于护士的要求非常高,在护理活动中不仅要求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洞悉一切的病情变化,集中精力观察病情的变化,另外在对新生儿进行吸痰操作时必须了解其原理,熟练掌握其操作要点,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丰富的生理、解剖知识作理论支撑,能够在病情突变时沉着冷静的应对各种变化等[8,9],本次试验中采用循证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患儿其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6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30%;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为81.4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2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进行对新生儿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能有效的提升治疗的效果,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玉梅.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道管理的循证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2010,(12):36-37.

[2]范共好.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影响因素与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8):123-124.

[3]杨艺,徐芮,钟丽晖.俯卧位通气对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效果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6):2465-2467.

[4]王蓓.新生儿HMD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8):311-312.

[5]阙秋萍.NICU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9):1756-1756.

[6]李淑柳.新生儿机械通气4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74-75.

[7]徐小平,蒋晓光,詹建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7):4363-4365.

[8]邓明映.循证护理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3,32(22):137-139.

[9]赵瑜.机械通气在新生儿气道管理中的循证护理策略[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