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在感染致昏迷儿童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早期肠内营养在感染致昏迷儿童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赵慧1胡赤军2(通讯作者)

赵慧1胡赤军2(通讯作者)

(1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湖北武汉430000)

(2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消化内科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研究鼻空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在感染致昏迷儿童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将感染致昏迷儿童分为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疗效、并发症及治疗前后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蛋白(TP)和免疫球蛋白的差异。结果:EE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住院时间、死亡率、误吸、肺部感染及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P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均P<0.05)。EEN组和TP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治疗前的PA、ALB、TP、IgG、IgA和IgM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ALB、TP、IgG、IgA和IgM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均P<0.05),EE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治疗后的PA、ALB、TP、IgG、IgA和IgM均显著高于TP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均P<0.05)。结论: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可显著提高感染致昏迷儿童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具有疗效佳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关键词】感染致昏迷;肠内营养;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102-02

感染致昏迷儿童因其无法正常经口进食,加上感染导致机体高分解代谢,良好的营养支持对改善感染致昏迷儿童的预后及转归具有决定意义[1-2]。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其疗效及安全性明显高于肠外营养[3-4],但目前在感染致昏迷儿童中尚无相关研究。本研究对感染致昏迷儿童经鼻空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对比,研究其疗效其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诊治的感染致昏迷儿童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感染致昏迷,感染包括颅内感染及其他感染等;(2)无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禁忌症;(3)可耐受胃镜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EEN组和TP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在性别、年龄、BMI、格拉斯哥评分(GSC)和病因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均P>0.05)。

表1EEN组和TP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1.2治疗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常规给予抗感染等治疗。TP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行全肠外营养,根据体重结合正常人营养需要量补充糖、氨基酸、脂肪乳和电解质;EE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昏迷24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胃镜下置入鼻空肠营养管,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制剂为能全力,每天补充1500mL。

1.3研究指标及方法

EEN组和TP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治疗前、后均检测以下指标:(1)疗效包括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并发症包括误吸、肺部感染及肝功能损伤等;(2)营养状况,采用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评估;(3)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A和IgM,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igmaplot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及免疫球蛋白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P值。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和并发症对比

EE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住院时间、死亡率、误吸、肺部感染及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P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2)。

表2EEN组和TP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2.3免疫球蛋白对比

EEN组和TP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治疗前的IgG、IgA和IgM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儿童IgG、IgA和IgM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均P<0.05),EE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治疗后的IgG、IgA和IgM均显著高于TP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均P<0.05)(表4)。表4EEN组和TP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对比(x-±s)

3.讨论

感染致昏迷儿童机体处于全身系统炎症反应状态,神经内分泌激素及炎症因子水平增加导致机体分解代谢显著增加,对能量及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且自身无法经口补充营养,导致感染致昏迷儿童处于营养状况及免疫力极其低下,故对感染致昏迷儿童及时足量的营养补充对降低其病死率至关重要[5]。研究发现,高达80%重症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表现为肠道排空延迟、传输减慢,肠道粘膜通透性增加而细菌易位,肠源性细菌致败血症等发生率显著增加,而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及粘膜通透性对降低重症患者死亡及及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6]。传统观念认为昏迷患者存在返流及腹胀等肠内营养不耐受风险,但新近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肠粘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肠道细菌易位引起的感染而降低病死率,同时可刺激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7]。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地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推荐在无肠内营养绝对禁忌症的情况下行早期肠内营养,而胃肠道功能尚未恢复不应视为禁忌症,故对感染致昏迷儿童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

目前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方式包括鼻空肠营养管及造瘘,对于感染致昏迷儿童不存在上消化道的狭窄及梗阻,胃镜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简单方便,因此对这些患儿而言,经鼻空肠营养管是最简单实用的肠内营养实施方式[8]。目前的营养支持方式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最大的优点在于早期利用肠道粘膜,这对维持肠道天然屏障功能、避免粘膜萎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肠内营养模拟了正常的营养摄入功能[9]。本研究中,EE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住院时间、死亡率、误吸、肺部感染及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P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均P<0.05),尽管治疗后两组患者PA、ALB、TP、IgG、IgA和IgM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均P<0.05),但EE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治疗后的PA、ALB、TP、IgG、IgA和IgM均显著高于TPN组感染致昏迷儿童(均P<0.05),这些证据表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好的改善感染致昏迷儿童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而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因此对感染致昏迷儿童在无肠内营养的禁忌时行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这对降低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睿,于东.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及营养支持治疗时机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J].重庆医学,2014,(36):4945-4947.

[2]邓峰,邓仁智,黄少伟等.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4,(11):1585-1587.

[3]李丽,李红晨,杜建成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病人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22(2):68-70.

[4]胡毅,博涛,高文彪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8):2083-2084.

[5]姜惠敏.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3):126-127.

[6]万海涛,平君,杨志勇等.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综合营养支持治疗[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19(5):267-269.

[7]陈剑平,卢阳珍,朱浩刚等.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外伤病人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22(2):94-97.

[8]赵松,吴彬,齐宇等.空肠造瘘营养管与鼻空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740-2741.

[9]胡杰,姚元团,代大华等.早期肠内营养对消化道穿孔腹腔感染术后病人炎性指标和蛋白质水平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22(5):25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