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颗粒剂与汤剂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茵陈蒿汤颗粒剂与汤剂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对比研究

欧显开谭万艳

欧显开谭万艳

湖北省利川市毛坝镇中心卫生院445422

【摘要】目的:茵陈蒿汤颗粒剂与汤剂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对比研究。方法:拟用加味茵陈蒿汤(茵陈、大黄、栀子、板蓝根、叶下珠、白花蛇舌草、茯苓、苍术、厚朴、炒莱菔子、五味子、甘草),以临床观察的方法,了解本方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治疗效果。结果:用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62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本方疗效确切,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黄、解毒排毒,能抗抑和杀灭乙肝病毒的反复复制。从各个层面上提高人体免疫机致,恢复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加味茵陈蒿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716-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主要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0月之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62例,作为治疗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20例;年龄13~68岁,平均年龄为45.1岁。病程6个月~2年。所选治疗对象,排除急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重症乙型肝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等患者;同时排除中医药治疗不足半个月的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

1.2诊断标准参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委员会肝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草稿)[1],中肝胆湿热证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主要症状:①身目发黄,色泽鲜明;②尿黄;③苔黄腻。次要症状:①胁痛;②口苦、恶心;③厌油腻。其中偏热重型:证见身目发黄,色泽鲜明、身发热、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数;偏湿重型:证见身目发黄,色泽灰暗,身不发热,苔黄腻滑,舌质淡,脉弦滑或弦缓。检验室诊断标准:①两对半显大三阳HBV-DNA≥105拷贝/ml;两对半显小三阳HBV-DNA≥104拷贝/m1。②转氨酶ALT≥2×ULA异常且有波动者。③三胆指数高于正常值上限者。依据上述证候和检验室3项指标即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2]。

1.3治疗方法

茵陈蒿汤方组方为茵陈蒿15g,栀子12g,大黄10g[3]。治疗组采用上述中药饮片(深圳一致药材公司)煎煮,每日1剂,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服用。对照组采用上述中药饮片所制成的颗粒剂,温开水400mL冲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治疗方法[4],依从性差及中途退出的病例仍补足观察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茵陈蒿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为治疗黄疸病的名方,是临床治疗阳黄的首选方剂,所治之证湿热黄疸,乃因湿邪与瘀热蕴结于里、湿轻热重所致。湿热郁蒸于肌肤,则一身面目俱黄;湿热内郁,则小便不利而腹微满,口渴、苔黄(脉滑数)[5]。本方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组成治宜清热利湿退黄。方中茵陈蒿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为君药;栀子性苦寒,清解三焦邪热,为臣药;大黄具有泄热通便,化瘀破结的功效,为佐药。三药配伍,具有肝脏保护功能[6],可使肝脏细胞膜保持良好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使损伤的肝细胞及时修复和再生,使肝脏的解毒功能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可增加胆汁分泌与排泄,利于胆红素及胆汁中胆酸和固体物质的排泄,具有治疗黄疸的作用[7],因此,该方可有效改善肝细胞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加速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症状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肝功能也不同程度得到恢复,两组患者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肝的临床总有效率及证候方面的疗效均相当,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及HBV-DNA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因此,茵陈蒿汤颗粒剂和汤剂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相当。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嗜肝性湿热疫毒入侵肝细胞核内所致的一种难治难愈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中医无乙型肝炎病名[9],但在历代中医药文献中有类似病症的记载。如“黄疸”、“胁痛”、“肝著”、“肝积”等。早在2000年前,医圣张仲景认为“黄疸”是湿热为患。“当十八天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他为本病的治疗制定了“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成为中医今天治疗甲、乙、丙病毒性肝炎和胆道系统疾病的祖方[10]。现代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是湿热疫毒隐伏血分,性似湿热,粘滞粘连,难以分消,具有阴阳双重性,既伤阳气,又伤阴津。人体感受此气,若正气不足,无

综上所述,由于茵陈蒿汤颗粒剂携带、服用方便、疗效确切,主治功效和传统中药饮片基本一致,保持了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同时其作为中药配方颗粒,具有相对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更加稳定的中药品质,因此茵陈蒿汤颗粒剂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道振,巫善明.病毒性肝炎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

[2]孙玉凤,王娜.病毒性肝炎[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74.

[3]徐道振,巫善明.病毒性肝炎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0-331.

[4]周世文.苦味叶下珠的药理作用与临床使用[J].中国药学杂志,1993,28(10):589-591.

[5]李冬发,毛德文,王林.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3):260-262.

[6]魏素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肝胆湿热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6):64-65.

[7]康庆伟,阎姝.茵陈蒿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4):473-475.

[8]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Ⅰ-ⅩⅥ.

[9]梁颂名.中药方剂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31-332.

[10]郑晓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