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科技教育,建设创新型社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3

关心下一代科技教育,建设创新型社会

薛清平,李卫红

薛清平;李卫红(平顶山市科技进修学校,平顶山467000)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开展“科技创新进校园”、“科技创新进社区”等系列主题活动,探索科技创新教育的新途径,对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技创新精神,激发青少年一代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热爱。

关键词:下一代;科技教育;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015-02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具体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已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项共同的历史任务。国家的未来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1]。

关心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自2004年以来,市科技进修学校深入幼儿园、校园、社区,开展“‘科技创新’进校园、进社区”系列主题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技创新精神,激发青少年一代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热爱。

1“科技创新”进幼儿园

1.1幼儿期是培养创新精神最佳时期,幼儿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幼儿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火种和出发点。在想象力丰富的幼儿期,开展幼儿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不但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能使想象力不随年龄增大而减退[2]。

幼儿期是性格形成的初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树立强烈的创造意识。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对培养创新精神及今后发扬创新精神都是非常有利的[3]。

幼儿期是好奇心最强烈的时期。对一个创造者来说,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他去敲开创造的大门。强烈的好奇心可以诱导其主动、频繁地接触新事物,孜孜不倦地观察、探索,使认识深化,从而找到事物内部规律,取得创造成果。“成就感需要”也是人生五个层次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成就感)中最高级的需要,幼儿期获得成功体验的次数越多,好奇心也就越强,求知欲也就越强,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很好培养,从而影响他们一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4]。

1.2开展“科技创新”科普讲座,培育科技创新幼苗针对幼儿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以平煤集团幼儿园为活动基地,重点开展了“科技创新”科普讲座,以信息时代的典型代表物——计算机、手机及其相关物品的发展历程为例,向小朋友们展示了科技的迅速发展:①古老的手摇机械计算机、8086CPU、286CPU、386CPU、486CPU、586CPU及最新的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②古老的胶木唱片、电影胶片、录像带、磁盘、光盘及当今流行的SD卡、CF卡。③古老的皮影戏、投影幻灯机、电子管收音机。④古老的拨号电话机、BP传呼机、老式大哥大、模拟手机。在与小朋友们的交互中,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够触摸到所有的物品,都有机会徜徉在科技创新的历史长河中。“科技创新”科普讲座使2000多名小朋友受益,小朋友们亲手触摸、观察,亲眼看到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是如何由大到小,由简单到复杂,在新与旧、先进与落后中感叹,从而感受到科技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好创新”的理想,为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事业的发展绘就灿烂的第一笔。

2“科技创新”进校园

2.1开展“科学溯源”校外活动,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素质

创新,无处不在!我们熟视无睹的时空、一个苹果、一粒豌豆、一张地图、一道闪电、一盏吊灯等等,在爱因斯坦、牛顿、孟德尔、魏格纳、富兰克林、伽利略等眼中,都会闪现出智慧的光芒。在科学发展史上,多少大师在寻常中进行开拓创新,取得了一项项划时代的科技成就,一次次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

“科学溯源”是以“追溯前人科学的足迹,寻觅科技创新的启迪”为主题的系列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跨入历史长河,沿着先人足迹、前人案例,经历科学探索、创新的整个过程,融会“做中学”、“赏识教育”等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知识和能力。

历史长河中,前人的科学成果灿如繁星,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以及活动的教育性、创新性、可行性、示范性、完整性等多方面考虑,尤其是考虑到体现中华民族的古代、近代、现代的光辉成就。经研究、分析,在科学技术出现、发展的早期阶段,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往往都来自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从这个时期选择活动项目,一方面不需要太复杂的仪器设备,可行性较强,另一方面这些早期的活动也更便于青少年经历、体验完整的科学发现历程,培养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素质。“科学溯源”活动(第一辑)先期选择了20个不同形式、内容的活动。这些活动项目多以表现科学技术最早期的状态为主,包括观察、制作、探究等类别,总计活动28次,56个学时。每个活动详细实施方案均包括:活动介绍、所需材料、活动单元、如何开展、制作说明、注意事项等几个部分,对活动实施的方方面面进行尽可能详细的描述。

《科学溯源》校外活动方案,在市青少年宫、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开展以来,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并获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优秀科技教育活动方案”。

2.2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指导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以电力资源为代表的能源不足而引发的“能源危机”,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我国电力需求预测的失准是造成电力偏紧之根本所在。传统的电力网络中的总装机容量、总发电量、全社会用电量等参数可以反映出区域电力的总体的量的情况,但并不能反映出区域电力的分布的面的情况。我们指导平顶山市一中高二学生宋凌云将分形原理引入电力网络,运用计算机工具作为辅助,通过对电网分维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研究,指出电网分维是区域电力建设中的一个新的科学参数,并提出了电力需求平衡线及其方程,为较为准确地进行电力需求预测,缓解我们面临的“能源危机”,提出了新思路。该科技创新竞赛项目获平顶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创新奖、平煤专项奖,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三等奖,在中国电工学会第二届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年会交流,现列入平顶山市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依托河南省电力公司平顶山供电公司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

多年来,组织、指导平顶山市一中、平顶山市一高、平顶山市九中、平顶山市实验中学、平顶山市四十一中等学校的宋凌云、张鸿昌、可心、冯览光等20余名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教育工作者科教制作与发明展评等活动,20余人次在全国、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3“科技创新”进社区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是组织、开展校外科学探究和动手制作等科技实践和科学普及等活动的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公共场所。我省兄弟地市都先后建立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并积极开展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进社区工作。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城市居民的聚居、生活场所。“让科学走进生活,让公众理解科学”是当今科普的主题词。“‘科技创新’进社区”系列主题活动,旨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技创新,提高广大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科技创新兴趣与能力,实现社会-社区-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互动,调动社区、家庭的科技创新积极性,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搭建软环境,创造条件,提供热情与支持。

积极发挥市志愿者协会的科普志愿者及“五老”在“‘科技创新’进社区”活动中的先锋作用,以“全国科普日”、“六一”儿童节等宣传活动日为契机,在西苑小区等社区开展“‘科技创新’进社区”系列活动,开展“牵手百名留守儿童”活动,带着万能机床、机器人等青少年科技创新教具,支台搭架,让青少年亲自动手操作。借助简易安全、功能强大的万能机床及风靡全球、可编程控制的LegoNXT机器人这些青少年喜闻乐见、但又难得一见的科技创新教具,以青少年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为载体,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DIY动手做形式,开展融合了数学、物理、天文、地理、历史、艺术等多学科文化知识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数万名青少年、社区居民在“‘科技创新’进社区”系列活动中受益,该活动锻炼了青少年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科技创新、科技实践、社会交往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青少年的综合科学素养。引导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好创新”,并将之转化为学习动力,为初、高中阶段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思想、知识基础。

4科技创新教育研究

在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同时,积极进行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调查、理论研究,为有关部门及领导制定青少年科技教育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资料。先后承担、完成了《素质拓展训练在青少年工作中的研究与实践》、《新世纪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研究》等重点社科调研课题,并分别获平顶山市优秀社科调研课题特别奖、一等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封建迷信、伪科学、色情、暴力等消极、负面的东西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并开始在网络上泛滥。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营造互联网“绿色”视频空间,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依照市反邪教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的要求,承担、完成了《基于MPEG-7的互联网影视分级过滤系统》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开发了《卫道士网络播放器》软件,对互联网数字视频进行动态分级过滤。《卫道士网络播放器》软件作品,获河南省第二届青年软件设计大赛优秀奖。该项目为反封建、反迷信、反邪教、反伪科学、反色情、反暴力,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长治久安,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5总结

国家未来在创新,青少年是国家未来,民族希望。关心下一代的科技创新教育,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就是关心我们的希望,就是关心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根本。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2005]第044号.2006-2-9.

[2]刘晓枫.试论幼儿游戏中的创造性与培养.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7.

[3]张涛,冯月明.学会关心:幼儿教育重要的一课.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

[4]陈惠,孙徉.引导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学会探究.学前教育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