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肠癌治未病技术方案的设计及应用

/ 1

肛管直肠癌治未病技术方案的设计及应用

汪校邓光锐李灿华杨蕾吴晓兰汪艳明杨志

黄冈市中医医院湖北省黄冈市438000

治未病思想的核心是预防重于治疗,表述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多数时候,医家比较注重未病先防,即养生。而养生,是通过一些调养机制,预防疾病发生,提高机体抵抗力。使用的是一些普遍性的和普适性的原理。随着治未病研究的深入,专科专病治未病方法逐步显现,肛管直肠癌治未病就是其中之一。

我院在肛管直肠癌治未病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肛管直肠癌治未病技术方案”,围绕肛管直肠癌高危因素的筛查、重点人群的甄别、专项养生方案建议等方面制定出一套方案,使这类有肛管直肠癌患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及时远离致病因子,减少病变发生。该方案分几个部分:

1.一般资料登记表:

一般资料登记表主要记录人群的基本生活信息。其作用是登记人群自身因素及生活环境因素,通过计算机引导出“肛管直肠癌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系统根据“肛管直肠癌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提出下一步应进行的医学干预项目。同时,一般资料登记表在系统中自动保存,建立肛管直肠癌治未病数据库,该数据库还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数据资料。人群基本信息分几个大类:第一类为一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烟酒嗜好、运动量、居住环境污染因子等;第二大类为身心指标,包括体格的物理检查指标、体质类型、血生化指标、心理测评、睡眠状况等指标;第三大类为疾病史,包括个人疾病史、家族疾病史、人群日常症状与体征。

2.肛管直肠癌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这张表由计算机从一般资料登记表中自动查询整理而导出。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人群一般资料中与肛管直肠癌发病有关联的因素集中标识,对人群提出明确告示,提示可能患病的几率。同时,该表也是下一步肛管直肠癌治未病处方形成的依据,临床医师根据具体条目,给人群提出养生方案或建议进入临床治疗。

3.肛管直肠癌治未病方案执行表:

这张表示临床医师根据人群在肛管直肠癌技术方案运行后的结果,提出的治未病处方。其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是给出养生计划,其二是建议进入临床治疗程序。对肛管直肠癌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中评分较低,危险因素不足以引发病变的人群,给出养生计划;对危险因素平度评分较高者,建议进入临床治疗程序,作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和治疗。

肛管直肠癌的预后主要与疾病分期、癌细胞类型、分化程度、生长部位、患者年龄、体质等相关。早期干预的切入点是判定高危人群。肛管直肠癌早期症状与肛管、直肠和结肠其他疾病的表现也非常相似,常被误诊为“痔疮”、“肠炎”等病疾病。为了提高早期诊断率,对有下列信号者应引起高度警惕性[1]:原因不明之出血、突然体重减轻、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低热、腹部或肛门部有肿块、大便带血或出现黑便、大便中有脓血或粘液血便、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或腹泻、里急后重、排便不净之感觉、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大便形状改变如变细、变扁或带槽沟;发现有肛门部肿块脱出或多发性息肉、乳头状瘤、大肠癌术后。当癌肿蔓延至直肠周围而侵犯骶神经时出现直肠部或骶尾部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腰背部或大腿部。如累及前列腺或膀胱则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血尿等症状。肛管癌主要为便血及疼痛,排便时加重。当累及肛门括约肌时,可有大便失禁,肛管及肛周可见有逐渐增大之肿块。癌肿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时,淋巴结肿大而硬。原因的腹部不适症状、体征及大便习惯改变,应足够重视,进行必要的诊断,不能放过每一个可疑迹象。

对于40岁以上人群,如果有下述4项中1项者即应作为结肠镜定期筛查的高危对象[2]:①粪便隐血试验阳性;②直系亲属中有肠癌病史;③既往有癌症史病史;④具有以下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和精神刺激史。

中医药诊疗技术在确定高危人群中有独到的优势。中医药体系中治未病理论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刚刚直肠癌高位人群的筛查,在肛管直肠癌的未病养生及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的症候分析和体质辨识技术能实现“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2012年起,我院开展肛管直肠癌的治未病研究,自主设计应用《肛管直肠癌治未病处方》,取得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一项样本量2000人的项目研究中,统计分析其中饮食习惯不良者613人,占30.7%;有慢性肠道疾病病史者362人,占18%;有直肠息肉这11人,占0.5%;直肠腺瘤5人,占0.25%;早期直肠癌2人,占0.1%。本研究样本中,湿热蕴结证占42.5%、肠道瘀滞证26.5%、气血两虚证12.0%、肝肾阴虚证10.5%、脾肾阳虚证8.5%。显示湿热蕴结、肠道瘀滞可能是其常见证型。

参考文献:

[1]张宇翔.张东岳教授治疗肛管直肠癌的学术经验[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2):56-58.

[2]曹洋,刘展华,陈志坚.陈锐深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J].中医药学刊,2005,23(10):175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