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护理管理模式的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麻醉科护理管理模式的初探

袁媛媛商杰通讯作者

济南军区总医院麻醉科25003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麻醉科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麻醉科护理人员中选取28例,在2015年8月-2016年2月采取常规护理模式,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并选取相同时间段患者90例,常规组45例,干预组45例,对两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及护理能力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干预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2.22%)明显比常规组风险事故发生率(15.56%)低,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麻醉科实行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医务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提高护理人员技能水平,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对潜在风险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麻醉科;风险管理;管理模式;影响

麻醉指的是利用药物或者某种手段,让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周围神经系统出现可逆性性功能抑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让痛觉短暂性消失[1]。目前,我国麻醉护理仍处在起步阶段,大多都是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进行操作。麻醉用药有抑制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的作用,若操作不注意则极易依法麻醉意外事件[2]。如何促进麻醉科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使围手术期患者安全得到保证,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十分关键的是对风险进行识别,明确科室目前存在风险,进行风险控制,从而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保证患者健康。本文对90例在麻醉科麻醉的患者进行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麻醉科护理人员28例,在2015年8月-2016年2月采取常规护理模式,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并选取相同时间段患者90例,将其分为常规组(n=45),干预组(n=45),其中护理人员男5例(17.86%),女23例(82.14%),年龄介于23岁和50岁之间,平均年龄(33.28±2.46)岁。常规组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介于28岁和76岁之间,平均年龄(62.18±4.13)岁,干预组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介于29岁和75岁之间,平均年龄(63.76±3.4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因素上差异不大,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比性强。

1.2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实行风险管理模式,干预组具体管理模式如下:(1)科室应该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让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其风险意识,对自身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增强其专业技能水平(2)科室可以成立风险管理小组,主要由8名人员组成,护士长1名,科室主任1名,其他医护人员6名。其中护士长、科室主任任组长。制定麻醉护理相关紧急处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对风险进行筛查并有针对的采取控制措施,制定高危麻醉类药品管理办法。(3)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亲切和蔼同患者交流,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做好饮食指导,术前患者应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对存在危险因素进行判断,采取相应预防措施。(4)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同时术中所需紧急救治药品应该提供提前做好预备。

1.3评价标准本次研究的重要指标是风险事故发生率,风险事故发生率越高,说明护理水平越低,反之,风险事故发生率越低,说明护理水平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分析

通过分析,干预组风险事故发生率为2.22%,常规组风险事故发生率为15.56%,干预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检验,X2=4.939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情况分析通过分析,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各项指标评分即专业技能(90.17±1.78)分、知识掌握情况(91.23±1.68)分以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责任感(89.68±3.17)分分别比实施前(76.53±1.23)分、(75.32±1.48)分(77.84±1.22)分明显要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若出现风险事故,那么将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不利于患者尽快康复,严重时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对医院声誉造成威胁[3]。所以在临床应该促进风险管理的加强,科室内一般护理人员接触患者较多,所以,在风险管理中护理人员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虽许多麻醉科实行了护理管理,然而护理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相关研究[4]表明,风险管理模式有利于麻醉科护理管理能力的提高,在麻醉科实行风险管理,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增强其护理能力水平,以便对风险事故提前预测,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本次研究中,对90例麻醉科麻醉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为2.22%比常规组风险事故发生率15.56%明显要低,且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风险管理在麻醉科中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麻醉科实行风险管理,对增强医务人员风险意识,提升护理人员能力,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意义重大。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阮洪,王惠芬,蒋莉莉等.麻醉科护理管理模式的初探[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8):64-65.

[2]田小利.护理风险管理在麻醉科应用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1):193-194.

[3]朱儒红,谢杨,聂璐等.护理风险管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9):2902-2903.

[4]沈禄珍.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2):183-184.

作者简介:姓名:袁媛媛(出生年-19831002)性别:女职称:护师籍贯:山东省青州市工作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麻醉科邮编:250031

通讯作者:商杰(出生年-19820202)性别:女职称:护师籍贯:聊城工作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麻醉科邮编:2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