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之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之解读

徐程

徐程(巧家县红山乡中心学校云南巧家654600)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师生的一大难题,农村初中更是如此。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笔者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生活、改变批改方法等方面入手,以期达到让学生会写作文,爱写作文的目的。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量;写作兴趣;社会生活

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对作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②写作态度存在问题。③抄袭现象较严重。④轻视评改。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如下:①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影响。②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③生活的单调。④教学观念落后。由于信息交流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师的作文观念比较陈旧,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对作文教学的更新和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预示着语文教学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尤其是中考话题作文的不断推出,为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作为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

1.把扩大阅读量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师应当教育学生明确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和引导,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综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师,能在文章中纵横捭阖,广征博引,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览、勤读。大文豪鲁迅说得好:“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新课程要求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并加以量化:“课外阅读量不少于二百六十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书读破万卷,写作时语言定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阅读课外书,笔者采取了以下集中办法:①建立班级书柜。②发动学生订阅报刊。③注意各科目的材料积累。④摘抄阅读笔记。在提倡“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今天,让学生学会看书无疑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写作时才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的难堪。

2.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把加大写作总量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学生会乐于去写。我们农村有许多活动,像清明节上坟、钓龙虾等,城镇孩子就比不上农村孩子感受深刻,教师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其途径与方法主要有:①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②办手抄报,刊登好作文向全校发行。③把优秀作文推荐给报刊,争取发表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按过去的作文教学要求,每学期八次作文,每次六百字,一学年还不到一万字,还不到“新课标”作文要求的三分之一。许多成功的作文教改经验表明,三年的作文训练达十万字左右,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有质的提高,据此,笔者对作文训练量做出了如下要求:①大作文:每周一次,每学期至少十六次,每次六百字以上。②片断作文:每周两次,每次两千字左右。③读书笔记:每周摘抄一百字,写读后感五十字以上。④观察日记:每周两百字以上。⑤口头作文:每周至少六次,每次六百字。学生真正动手写作,一学期应近三万字,一学年五万多字,这样学生的作文训练量就有了保证。

3.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不竭源泉

张孝纯先生在《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语文本身源于生活,人们又时时借助语文来参与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改造生活、创造生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语文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人一旦脱离了社会生活,头脑就会空虚,思想感情就会枯竭,语文能力也就丧失了生活的土壤。”语文教学如此,作文教学更是如此。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生活的确与写作密不可分,我们因对生活的感悟才有了写作的冲动,才有一种思想需要表达。同时,生活还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是第一性的,属于源;文章是第二性的,属于流。只有源渊才会流长,才会写出真与美的文章。

在这一观念的支配下,鲁迅异常重视深人洞察生活的重要性,他在《而已集?读书杂谈》中认为世间最没本事的是“读书者”,较好的是“思索者”,更好的是“观察者”,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部“活书”是人民大众共同创造的财富,谁能占有它,谁就能在文章里写出血肉来,写出“真实的生活,生龙活虎的战斗,跳动着的脉搏、思想和感情。”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教师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草木石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象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4.改革传统的批改方法按传统的过程模式组织教学

大多数教师在作文的批改上存在误区。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全班批,或轮流批;或教师批,或学生批。教师可尝试学生评价与教师的综合评价相结合,评出优秀和较差的作文供学生鉴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大胆实践,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林永亮《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的反思及策略研究》新课程(教研版),2011(9).

[2]陈志向《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甘肃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