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轨道交通行业职业病危害及防控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地下轨道交通行业职业病危害及防控措施探究

翟惠东

广东中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523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私家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使我国城市道路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于是地下轨道交通应运而生,因其速度快、乘坐便利的优势,迅速成为现代人们首选的出行方式,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地下轨道交通工作人员。本文主要针对该行业的人员常见的职业病,分析该行业职业病的危害,并尝试提出可行的防控措施,以求保障地下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更好地工作。

关键词:地下轨道交通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

城市每天都会上演堵车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所以各个城市都纷纷进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希望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为出行的人们提供便利。虽然目前地下轨道工作人员职业病的病例很少,新闻中也没有关于地下轨道交通行业职业病危害的相关报道。但我们仍要做好该行业职业病的预防,保障地下轨道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保障地下轨道交通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引发职业病危害的因素

1.1噪声危害

这种危害是地下轨道交通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是在车站的大厅、站台还是区间隧道以及列车驾驶职业工作中,都存在噪声超标的职业病危害。一般站务员、设备巡检工、隧道检修工、列车驾驶员等工作人员容易受到噪音的危害,引发耳鸣,造成耳部听力受损,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相关工作人员耳聋,影响身体健康。特别是站务员和列车驾驶员,由于其自身职位的特殊性,不能佩戴耳塞等防护措施,只能被动地承受噪音对自身身体产生的伤害。

1.2工频电场危害

这种危害的发生频率仅此于噪声危害。除了车站的大厅和站台,还有控制指挥中心和地下轨道列车的主变电站中也有可能出现工频电场超标的危害。因为站务员、设备巡检工和指挥中心的系统监控工和电工每天都要和电子仪器设备进行直接近距离的接触,机器中工频电磁场辐射过多就可能增加白血病、神经系统的发病几率。根据调查研究,长期处于工频电磁场辐射的职业,特别是经常接触400KV以下的变电站的工作人员,经常会出现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头晕头痛、睡眠障碍等病症,长期以往,必定会加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3粉尘危害

这种危害主要存在于地下轨道的区间隧道,因为各个轨道的区间隧道是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缺少良好的空气流通性能,因此区间隧道内的粉尘较集中,难以扩散,而且没有先进的局部除尘设备,容易导致区间隧道内的粉尘浓度超标。地下轨道区间隧道的检修工因为是人工作业,所以会直接接触作业时产生及区间隧道内积聚的粉尘。如果检修工人再不注重自身的防护,与粉尘直接接触,容易造成粉尘过敏,对维修工人的皮肤造成危害。如果长时间的粉尘吸入,还会对工作人员的呼吸系统和肺部造成损伤,引发哮喘、中毒性肺炎等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发展为肺癌,影响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

1.4化学毒物危害

这种危害主要存在于车辆段的列车维修工、综合检修工职位上,因为车辆段列车和综合的检修工在对列车进行清洗、润滑的过程中,必须要使用一些化学药剂,就使相关工作人员可能直接接触到清洁剂、润滑剂中的化学有毒物质,引发皮肤感染。因为每次使用的剂量小,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工作人员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但如果是狭窄的控制室或者封闭性良好的车厢。就容易造成化学毒物浓度无法有效的扩散稀释,经过长时间的残留,空气内的毒物浓度就容易超标,再被检修工作人员吸入体内,增加工作人员患病中毒的风险,对人体的健康留下危害隐患。

1.5微波辐射危害

这种危害易发地点和易发职位和噪声危害基本相同,一般站务员、设备巡检工、隧道检修工、列车驾驶员等工作人员容易受到微波辐射的危害。主要原因是这些工作人员都配备对讲机,通过对讲机实现工作职能,完成工作任务。对讲机作为地下轨道交通运输过程中最常使用的工作设备,无论是车站站务工作人员还是控制中心的指挥人员,甚至设备检修人员都必须随身配备、随时使用。同时影响对讲机微波辐射程度的因素很多,对讲机的使用时长、通话状态、通话距离等等都会对微波辐射造成影响,一旦微波辐射程度超过安全标准和职业接触限值,就会对于长期使用对讲机的工作人员造成辐射危害,影响工作人员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还有可能造成工作人员视力下降。而且这种微波辐射对于女性职工的危害更大,据科学的调查,长期从事微波辐射环境下的工作,会导致女性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还会增加女性流产、不孕不育的机率。

2、可行的防控措施

2.1加强职业健康管理

地下轨道交通卫生监管部门要下发明确的职业病危害防控工作管理条例,在企业中设置专门的职业健康管理部门,招聘专业的医生、教授、卫生管理人才进行专职防控工作。对于地下轨道交通体系下的工作人员,要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的宣传会议,提高工作人员的健康卫生工作意识,从自我做起,注重职业病危害的防控。相关部门还要定期对车站、列车、隧道、变电站、指挥中心等区域进行科学、严格的危害因素检测,确保危害因素没有超标,每年对职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从源头处做好危害防控工作,防止危害因素的产生。

2.2完善危害防护设施

地下轨道交通企业在进行设备建设时就要将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的建设考虑在内,争取为工作人员营造一个安全无危害的工作环境。在车站站台要设置屏蔽门,采用隔音效果好的钢化玻璃门,减少噪音的污染。交通指挥设备和各个变电站都要设置独立的房间,保证设备的密封性。积极引进先进的检修技术和吸尘设备,尽量采用湿式作业,减少粉尘的产生。对于密封性好的车厢和轨道区间隧道,采用鼓风机、工业风扇等设备进行通风,促进粉尘的稀释扩散。另外还要进行机器设备、轨道列车的检修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科学研究,尽可能地减少工人手工操作。企业还要对对讲机进行定期的维修更换,减少微波辐射程度。

2.3注重针对性地防护

地下轨道交通企业要根据不同地点容易出现的不同的身体健康危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防护分析,把防护重点放在危害因素多的设备检修工和列车驾驶员等职位上,针对不同的危害因素,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针对噪声超标问题,企业不能改变列车、轨道的生产工艺,因此只能从工人的角度出发,做好工人的耳塞防护。而列车驾驶员自身工作性质特殊,不能佩戴耳塞,企业就应该从驾驶员的工作时长入手,科学合理设置,缩短工作时间,从而减少噪声超标对工作人员产生的身体危害。针对工频电场和微波辐射超标的问题,企业就要从技术入手,在设备间和对讲机间设置科学的距离,进行技术升级,争取早日实现设备运行、对讲沟通的自动化,减少工频电场和微波辐射,在技术没有实现之前,企业要监督相关工作人员穿好防辐射的背心或者服装,以此减少对自己身体的危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轨道交通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该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于促进城市交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对于该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一定要予以重视,科学分析,积极探索实践,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提高其工作效率,更好地推动地下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阳,刘移民,邓颖聪.地下轨道交通行业职业病危害和关键防控措施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8,32,15:2036-2038

[2]郭少嘉,陈惠鹏,苏世标.地铁行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27,06:444-446

[3]唐颖,施文,郑毅鸣.轨道交通类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初探[J]上海预防医学,2018,0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