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在人类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 3

中西医在人类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刘云辉

刘云辉(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信访局湖南益阳413002)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4-0384-03

探讨中西医在人类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从那里着手呢?我认为应该首先要从整体上来认识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疾病分几个层次,然后针对每个层次应采取什么防治对策,明确了疾病的层次和防治对策,中医与西医的地位和作用自然就明确了。另外,要解决这个问题,离不开我写的“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探讨”一文的基本内容,它是本篇文章的基础篇,因此,应互相贯通,相互参看。

1关于疾病的三个层次

目前,人类的健康状况如何,世界卫生组织从健康、亚健康、疾病三个层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统计,其结果是:健康人群占人类总人口的5%,亚健康人群占75%,疾病人群占20%。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层面似乎是各自独立而分离的三个概念,其实不然。现在对上述三者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健康人群中的健康这个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既无亚健康临床状态,又无病理病灶性疾病的状况。疾病人群中的疾病,是指西医概念的疾病,即病理病灶性疾病,这也比较容易理解,其病灶可以通过仪器设备用人眼能观察到的形质炎症性病理表现。现在的问题是“亚健康”这一块。亚健康又称为“亚临床状态”、“第三状态”。这是西医的说法。由于西医诊断疾病的标准是要具有病理病灶,否则就不认为是疾病,可是有75%的人群有这样或那样的身心不适、甚至痛苦万分却又找不出理想的病理病灶,只好在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再划出一块中间地带,于是就有了亚健康的说法。要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每年有一千多万人死于亚健康这一块。西医把找不出理想的病理病灶而又自觉身心不适、甚至痛苦万分的人群统统地往含糊不清的“亚健康”这个袋子里面放。“亚健康”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必须要搞清的问题,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想到的是病理病灶到底从何而来,难道会无缘无故而突然出现吗?那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个从无到有,发生、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某个事物才会出现。那么,病理病灶性疾病从那里发生、发展而来的呢?我们可以用反推的方法来进行推理,病理病灶性疾病应该从“亚健康”发展而来,而“亚健康”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应该来自于健康人群,我们再顺过来看,就成了“健康→亚健康→病理病灶性疾病”,也就是说疾病从无到有,由轻到重,由浅入深的逐渐发生、发展、演变的三个层次(或叫三个阶段)。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亚健康”这个概念,并不是人们对人体内在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是人为地在健康与病理病灶性疾病之间划出的一个中间地带。因此“亚健康”这个概念并没有反映人体内在的本质属性,那怎么办呢?不妨在这里举一个例来进行分析。如一个人出现了咳嗽,咳嗽的病位在肺,按照西医的诊断方法,用仪器设备、生化检查,看是否有肺炎、肺气肿、肺结核、肺脓肿、肺癌等病理病灶,因为人的咳嗽这个症状是上述这些疾病的通有症状,可是通过所有检测都排除有上述疾病,由于没有病理病灶,于是就把这个咳嗽放入“亚健康”这个袋子里而了事。这个咳嗽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体内反映于外的一个症状,应该有一个说法。我在“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探讨”一文中提出了人体内存在着具有最本质的两个方面的内涵,即:一是形态结构,二是功能活动。我们分析问题就要抓住本质性的东西,既然通过检测形态结构没有异常变化,找不出形质变化的病理病灶,那么我们何不从功能活动方面来找呢?人体的功能活动不是抽象的,还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器官组织上,这样就必然联系到中医了。因为中医侧重于功能活动领域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特色和优势就体现在这个领域里。现在,我们接着上面的话题,咳嗽,由于西医查不出肺部的病理病灶没有什么说法了,那么我们听听中医有什么说法吧。咳嗽的病位在肺,这是中西医的共同认识,不同的是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肺,使肺的肃降功能失常(或叫功能障碍),肺气以下降为顺,不下降而上逆,则引起咳嗽,就是说只要肺的肃降功能出现障碍,咳嗽这个症状就会出现,当然肺的功能不只是肃降功能一条,它还有如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宣发卫气和津液、主皮毛、通调水道、合百脉、主治节等。上面讲的咳嗽主要与肺的肃降功能密切相关,在中医临床,针对咳嗽的病因对证下药,就能很快消除造成肺气上逆的病因,肺的肃降功能得以恢复,于是咳嗽症状自然就消失了。举一例,如此类推,而且可以广延推至整个“亚健康”这个范围。就是说凡是形质结构没有形成病理病灶而又感觉身心不适、甚至痛苦万分的人群,是由于他们体内的某个或某些器官组织,因为致病因素的作用,造成机体功能活动出现了功能障碍的结果,是致病因素的作用,使功能活动失常,而出现功能障碍,继而表现出各种感觉身心不适、甚至痛苦的证候。这样一来,“亚健康”就要让位于“功能障碍”,功能障碍较之含糊的“亚健康”又前进了一大步,因为“功能障碍”反映了人体本质的属性。这样就形成了“健康→功能障碍→病理病灶”的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就明确了疾病是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从“健康”的无发生,发生后依次先损伤器官组织的功能,使功能逐渐出现障碍,然后功能障碍到一定时候,形质结构就会出现炎症变化,炎症变化过程的继续,就逐渐的形成形质性的病理病灶,病理病灶的显现,表明疾病已经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为了说明这一点,不妨举一个例,从一个健康人伤寒感冒开始,经历功能障碍,再到炎症病灶形成显现的全过程分析:健康人出现轻度鼻流清涕,时有喷嚏,这是致病因素风寒作用于人体,从健康的无开始发生伤寒感冒的苗头,轻度损伤肺的宣发肃降功能的症状表现,这时如果不采取防治措施,病情进一步发展逐渐加重,便会出现恶寒发热、咳嗽气喘、头身疼痛、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是因为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出现障碍而引起的,而肺的宣发肃降功能障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是因肺合皮毛,肺的呼吸需要肌表毛窍的辅助,现在风寒外束,毛窍闭塞无汗,影响肺的宣肃,故咳嗽气喘;风寒外束,肌腠闭塞,汗液不能向外蒸发,故见恶寒发热、无汗;风寒外束,阳气被郁,影响经脉不舒,故头身疼痛等,如果现在还不积极治疗,病情又进一步发展,寒邪经过经脉逐渐入肺,寒邪郁久化热,肺部会逐渐出现炎症的病理变化,炎症过程逐渐继续,“炎症放大”加剧组织损伤,局部与炎症有关的化学物质大量产生、堆积,形成“级联反应”、“炎症因子瀑布”,然后形成临床上通过仪器设备用人眼可以观察到的病理病灶,称为“肺炎”。由此,我们就清楚的看到了疾病发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即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从“健康”发生开始,按序经历功能障碍,然后到病理病灶,实际上这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疾病从无到有,从轻到重,由浅入深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疾病从“健康”的无到发生为第一阶段,功能受到损伤而出现功能障碍为第二阶段,病理病灶的形成、显现为第三阶段。因此疾病的三个层次又可称为疾病的三个阶段,两者虽然名称不同,但其实质是一样的。三个层次、三个阶段这两个概念在实际应用中会有所侧重,在理论研究中,三个层次可能会应用多一些,在临床实际中,三个阶段可能应用多一些。另外,疾病的三个层次中,功能障碍、病理病灶是病理变化的概念,而不是名义的称呼。临床实际中应该有一个名义的称呼,而这个称呼又应该以病理变化的概念为基础来起名,同时,由于疾病从“健康”发生开始就进入了病理变化的疾病范畴,于是功能障碍可以起名为功能性疾病,病理病灶可以起名为病灶性疾病。这两个称呼都有各自的特定含义:功能性疾病,主要有两个特定含义:一是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二是属于疾病发展中的第二个阶段,相对而言是疾病比较轻微的阶段。病灶性疾病也有两个特定含义:一是形质异常的病理变化,二是属于疾病发展中的第三个阶段,是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疾病三个层次的防治对策

每一种疾病,无论是外感时病,还是内科杂病,如果中间不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让其自然发展演变,它都会依次经历上述三个阶段。清楚了这一点,这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这样不仅清楚了病灶性疾病是从功能障碍发展演变而来,而且也清楚了找不出病理病灶而感觉身心不适、甚至痛苦万分的人群,是处在疾病的功能障碍的阶段,属功能性疾病。再则也为疾病从整体上分阶段的防治提供了依据。那么,疾病的三个层次的防治对策是什么呢?作者认为应该首先明确总的防治策略,总的防治策略是什么呢?应该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早诊断、早治疗,分层次把关,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的健康状况。这是制定防治对策的总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首先要明确分层次把关的意义。疾病的三个层次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健康的无到发生,发生后继续发展,经历功能障碍及病理病灶,在这个发生发展过程中,从无到发生,再从发生后由轻到重的发展,我们制定防治对策要以此为依据,在疾病未发生时要防止其发生,疾病发生了要阻止其发展,这是分层次把关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三个层次的防治对策分别是:健康层次是预防,功能性疾病层次是防治,病灶性疾病层次是治疗,连起来就是:预防→防治→治疗。

2.1健康层次的预防:预防就是预先防止疾病的发生。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一方面是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干扰,另一方面是人体的抗病能力差、免疫功能低下、正气不足不能抗拒致病因素,使致病因素有机可乘,于是疾病就会发生。人的体质健壮,正气旺盛,抗病能力强,致病因素无机可乘,疾病就不会发生。中医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健康层次的预防就是从防止疾病的发生入手,可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为核心的养生保健法来实现,从而提高健康人群5%的机率。养生保健法的内容在下节的“中医、西医的地位和作用”中提到。

2.2功能性疾病层次的防治:防治是既有防又有治,防就是防止或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治就是通过调治将影响功能出现障碍的病理因素予以清除,使其功能活动得以恢复,随着功能活动的恢复,功能障碍会逐渐消除。由于病因病理被清除,疾病失去了发展的病理基础,这样疾病不但不会发展到病灶性阶段,而且会逐渐消失,这是临床实践所证明了的。从而降低功能性疾病人群75%的机率,提高生存质量。

2.3病灶性疾病层次的治疗:针对病灶进行的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而威胁病人生命,通过治疗使病情逆转,转危为安,由重转轻,从而逐步康复。这是世人普遍熟悉的治疗方法,这里不作具体分析了,但是在这里要提出一点的是,病灶局部是全身整体的一个部分,它与整体是密切相连的,因此局部病灶的病变也必然会影响整体,而出现一些全身病理状况,所以在治疗局部病灶时要兼顾改善、调治全身病理状况,从而使疾病的治疗取得快而好的效果,这也是临床实践所证明了的。

3中医与西医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与西医两者的地位和作用,在上述的疾病三个层次的防治对策的分析中,就基本上明白了一个大概。西医根据自己的理论,以病理病灶为依据,针对靶点给予特效药治疗,或针对病灶施以手术,革除有余,填充不足,移植改造器官组织等等,总之是针对局部病灶采取治疗措施,这样西医的位置基本上就可以定格在疾病的第三个层次,即病灶性疾病这个层次,在这个占人类总人口20%的范畴内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中医根据自己的理论,以证候为依据,在“天人合一”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辨证论治,以方药为主,兼以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疗。中医治病以证候为依据,这里的“证候”是一个什么概念,在这里有搞清的必要。它如同西医的“病灶”一样重要,因为证候与病灶一样是疾病本质的表现。那么“证候”是怎么回事呢?“证”是指病的本质,“候”是证的外候,即外在表现。“证名”是代表“证”本质的名称。中医理论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外必根诸内”,“证”是根诸内,“候”是形诸外,这样既抓住了外在的“候”,也同时抓住了内在“证”的病机变化。例如肺气虚,而肺气虚的主要证候包括肺气不足和卫表不固的外在临床表现。如咳嗽无力,或有自汗,畏风,易感冒等,而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呢?多因久咳久喘,耗损肺气,或是脾虚生化之源不足(脾功能失常),或是肾虚失其摄纳之权(肾功能失常),以致肺主宣发肃降的功能减弱(肺功能失常),由此可以看出,证是由外候的一组症状群来确立的,“证”的内在病理机制是器官的功能失常,因此“证”的本质是器官功能失常,也就是说,器官的功能失常是证候出现的根本原因,因此证候是疾病的本质表现。中医以证候为依据治疗疾病,主要通过消除造成器官功能失常(或叫功能障碍)的病理因素和调整、改善、最大限度的恢复器官功能的治法,使由于功能失常造成的器官与器官之间的紊乱状态得以恢复,重新恢复到互相协同、相互制约的正常状态,同时也使出于功能失常的器官得以恢复,使其功能得以正常运转,由于病理因素被消除,器官的功能得到恢复,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关系得以理顺,于是病人主观感觉的证候也就消失,疾病也就治愈了。对于健康人群如何防止疾病的发生,也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对于疾病的预防,中医根据自己的健康观与发病观,提出了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并有效指导各种自我健身法的实施。正确的养身保健法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最重要的内容。养生保健法主要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情等几个方面。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医在预防疾病的发生以及功能性疾病的防治都有它的特色和优势,因此中医的位置基本上可以定格在健康人群的预防和功能性疾病防治,即疾病三个层次中的第一、第二两个层次,在这个占人类总人口80%的范畴内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4中西医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中西医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从上面的文章中,我们清楚了疾病的三个层次,即“健康→功能性疾病→病灶性疾病”,又清楚了三个层次的防治对策,即“预防→防治→治疗”,又知道了根据中西医各自理论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对号入座,即中医定位在第一、第二两个疾病的层次中,西医定位在第三层次中。当然这种位置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但大体的划分是必要的,这种划分使我们明确了中西医各自的分工,中西医分工明确,就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明确了中西医之间的分工,对疾病从整体上分层次把关具有重要意义,对疾病的“健康→功能性疾病→病灶性疾病”这三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把关,由谁来把关就清楚了。中医的职责是要把守“健康→功能性疾病”这两个关。中医靠什么来把守这两个关呢?由于“健康→功能性疾病”这两个层次都属于功能性范围,人体健康是由于人体功能活动正常,功能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器官组织出现功能障碍。因此中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物性、非药物性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持机体功能活动处在一个正常状态,特别是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维持在一个正常状态。疾病发展到病灶性阶段,属第三个层次,是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职责当然是西医,这是西医的特长和优势,这一关主要由西医来把守,方法是阻止疾病进一步恶化而威胁病人的生命。根据病灶的病理性质和状况,或给予特效药,或施以手术,消除病理病灶,通过治疗使病情逆转,转危为安,由重转轻,从而使病人逐步康复。

综上所述,中西医各自找到确定的位置,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就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结束过去那种对疾病的预防、防治、治疗,病人看病没有方向的紊乱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