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酶Q10对妊娠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辅酶Q10对妊娠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王雪飞

王雪飞

(辽宁省抚顺市第三医院妇产科113003)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辅酶Q10治疗孕期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因孕期心律失常就诊的患者,随机连续入选窦性心动过速组30例,室性早搏组30例,房性早搏组30例,分别予口服辅酶Q10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服药后2周的动态心电图。结果辅酶Q10可以改善窦性心动过速组和室早组的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房早组无明显治疗效果。结论辅酶Q10对妊娠期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的治疗有一定疗效,而对房早无治疗效果。

【关键词】辅酶Q10妊娠期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71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177-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原本在妊娠期被忽略的症状如心悸如今越来越得到重视,妊娠期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而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包括西药及中成药)几乎均可通过胎盘,而对胎儿发育产生可能的不良影响。辅酶Q10作为人体生理产物在治疗心肌病,心肌炎等方面疗效已被确认,也可安全应用于妊娠期。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应用辅酶Q10对3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探讨妊娠期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因妊娠期心悸等症状而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诊断为心律失常患者,随机连续入选窦性心动过速组30例(A组),室性早搏组30例(B组),房性早搏组30例(C组)。排除标准:①既往心脏器质性疾病如房间隔缺损等;②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亢等;③确诊为围产期心肌病者;④合并严重高血压或离子紊乱者;⑤对辅酶Q10过敏者;⑥考虑与社会心理因素明确相关者;⑦严重妊娠反应如呕吐;⑧进入围产期;⑨合并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

1.2方法

3组入选患者入组前匀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均采用单盲给药方法,予辅酶Q10(能气朗)10毫克日三次口服。服药2周后分别询问主观症状改善程度,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并记录分析心律失常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24小时动态心电记录的各类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发生次数,持续时间治疗有效为(+),无效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进行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组间应用辅酶Q10治疗效果的比较A,B组治疗有效(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组治疗无明显效果(P>0.05)。见表1。

表1三组患者应用辅酶Q10治疗效果的比较

3.讨论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病因仅次于产后出血。在妊娠期很多孕妇会出现心悸、胸闷症状,许多被证实为心律失常,而最为常见的妊娠期心律失常为窦性心动过速,其次为期前收缩,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最为多见[1]。目前尚无绝对安全的应用于孕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仅索他洛尔作为B级安全用药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且尚无可靠的临床试验证实其对胎儿的绝对安全[2]。在我国有使用美托洛尔或者稳心颗粒等药物治疗妊娠期心律失常的报道,但其安全性有待考证。辅酶Q10(又称泛醌)作为人体内重要的辅酶之一,大量存在于人体心脏,肝脏等细胞内,具有促进氧化磷酸化反应和保护细胞膜的作用,在线粒体中含量最多,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3]。辅酶Q10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维持细胞膜钙离子同道完整性的作用,目前在器质性心脏疾病中已广泛应用。并已有报道辅酶Q10对急性心梗引起的心律失常有明确的治疗效果[4]。本研究显示辅酶Q10对妊娠期的窦性心动过速和室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妊娠期生理负荷增加,对能量代谢的需求增加同时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引起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发生改变。辅酶Q10的治疗效果可能是从细胞代谢的改善而带来的。辅酶Q10对房性早搏的治疗效果不明显,其机制尚有待一步研究。本研究未发现服用辅酶Q10对孕妇的不良作用,也未发现明显加重心律失常。因入选病例和研究时间所限,更进一步尚有待临床的大样本研究。综上所述,辅酶Q10可以选择作为妊娠期窦性心动过速和室早的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王晓君,刘汛芳.有症状的妊娠期心律失常227例临床分析.新医学[J],2007,38(6):292-293.

[2]孔令云,郭继鸿.妊娠期心律失常的治疗[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3.40(2):79-81.

[3]钱雪,王祖巧,韩国平,孙春霞.辅酶Q10的药理与应用[J].食品与药品,2006,8(1):16-19.

[4]余凌,金雪娥.曲美他嗪合并辅酶Q10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J],20013,11(8):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