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程新内涵,实现育人新特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挖掘课程新内涵,实现育人新特色

于春吉

——大连市金州区五一路小学新课程实践工作探究

于春吉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五一路小学116100

一、以基础课程为载体,实现智慧、和谐、灵动的绿色课堂教学目标

1.探索提炼“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一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指“预习指导、精讲点拨、课堂达标”三个环节;六是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提升、及时评价、反馈巩固”六个步骤。教师在基础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爱、教中有道、学中有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

2.挖掘提升“课题牵动、课例载体”的研修模式。要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核心,以研究“提高学生高品质课堂学习策略”为主线,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在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统领下,将各类课程进行整体构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培植问题课题化的研究意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形成“课题为牵动、课例为载体”的基础课程研修模式。

3.巩固完善四大保障系统。完善专家支持系统,提升教师的科研品味和水平;完善名师带徒系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完善教师互助系统,用团队促教师成长;完善课堂评价系统,为师生共同成长提供方向。

二、以体验课程为载体,实现多元、开放、共赢的蓝色活动实践目标

1.问题探究式活动。问题探究式是模仿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通过调查、测量、实验、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问题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发现与提出问题,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学科研究性问题、日常生活现象、独自兴趣爱好问题均属于此类活动。

2.应用操作式活动。应用操作式活动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探究式活动主要是以探究为主要核心,其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观察、调查和研究。而应用操作式活动更强调动手操作性、技能技术性、指向独特性,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技能。

3.考察体验式活动。考察体验式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增加学生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的学习活动。其主要活动方式是考察、参观和访问。同样,考察体验式活动不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为根本目标,而是侧重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实践体验课程完成的时间、地点、形式、参与的人员相对而言比较自由,是充分发挥学生兴趣爱好的大好机会与平台,能为孩子的活动提供展示机会,做到有效评价,最终对孩子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深远价值。

三、以养德课程为载体,实现以习惯、责任、理想为内容的红色使命育人目标

1.将学生的习惯、责任、理想三个层面内容依据学生年龄、思维和行为水平,分阶段、分层次做好德育工作,最终实现红色使命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我们还把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到德育教育中,按照学生的认知层面、行为层面,把德育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划分为习惯、责任、理想三大主题内容,并依据核心素养,按照一定的逻辑和层次,围绕学校德育课程三大领域,根据校情、生情,积极开发特色选修德育课程群,体现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需求。通过班队会、升旗、学生大讲堂、每周德育课等时间有效完成德育课程,并充分发挥学科整合、活动融合等形式,使学生自觉达到知行合一。

2.将习惯、责任、理想三个层面的内容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逐渐系统化、主题化并形成教材,列入课表,广泛吸纳各方人才参与其中。

3.做好发展性评价工作,充分利用海娃讲堂、班队会、升旗仪式以及其他活动平台,给孩子展现自我、提升自我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以个性课程为载体,实现继承、创新、卓越的黄色底蕴特色发展目标

1.学校要围绕“大艺体”特色课程发展的目标建设、组织管理建设、梯队发展建设、整体考核、措施保障等几个方面制定可行的发展规划。确定低年级从兴趣爱好出发,中年级以提高基本能力为主,高年级以展示、提升为出发点,实现了班级、年级、学校多层次全覆盖,校内外人员全面参与的层层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各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和班本课程相结合,从时间到形式再到内容进行全面有机融合,达到赋予特色教育一种强大的生命力。

2.建立不以成绩为唯一目标的发展评价机制,为孩子们搭建展示特长的舞台,让他们品味到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自豪与荣光。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班级、教师甚至家长对学校特色工作的参与积极性、重视关注程度、成绩表现都计入相关考核,以保证学校特色发展能在一个良性机制中运行,更好地实现通过特色课程促进幸福人生的伟大提升。

3.将“大艺体”学校特色提升为文化战略地位研究,学校要以“大艺体”特色课程为出发点,以艺术、体育教育为载体,很好地把握艺术、体育教育具有益智、辅德、健体特点,更好地推动学校特色文化教育发展。努力把艺术、体育教育有机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实现了艺术、体育教育与各学科的无痕整合,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以此教育人、发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