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体育趣味教学策略沈鸿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谈高中体育趣味教学策略沈鸿雁

沈鸿雁

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沈鸿雁

摘要:体育兴趣是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观念和情绪状态,是中学生力求认识某种活动并积极参加的心理倾向,它既是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也是中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起点与依据。激发与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能提高中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是教学的手段,也是体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体育趣味教学教学策略

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它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是人们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而学习兴趣则是指对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倾向性追求。它是学生内心需要学习、向往学习的一种积极肯定的认识与表现,它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那么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有待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

一、不断丰富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

学生对学习活动是否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习活动中教学内容更新的程度和组织的趣味有效性。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使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多样有趣、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新颖多变,不能总是老一套。如准备活动老是“慢跑+徒手定位操”,学生便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效果自然也不会好。如果能结合基本部分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花样”跑、活动性游戏以及双人操等练习手段,学生的情绪就会高涨,效果也就大不一样。还可以将以往已掌握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自编一套操在上课前的准备活动上轮流带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组织教法的严密紧凑、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做完上一练习,就盼着做下一练习。

二、因材施教,做到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的体育基础、素质水平、心理品质、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为照顾学生这些特点和差异,培养兴趣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区别对待,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多数学生提出学会、掌握某一技术动作,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的要求;特别应当注意的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由于怕自己的成绩差被别人看不起,怕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等。所以这部分学生信心不足,以致缺乏体育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对他们降低难度要求,帮助鼓励和耐心辅导之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他们的练习内容,选择好突破口,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就拿“支撑跳跃”教学来说,教师可采用分层次水平的方式组织教学,以越过山羊为层次水平一,以越过中跳箱为层次水平二,以越过高跳箱为水平三。同时,在学习前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自由选择某一层次水平的练习方式进行学习,掌握并有效的完成后便可进入高一层次水平进行学习。

三、充分发挥兴趣的迁移作用,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某一个项目具有相对稳定的兴趣之后,通常不会使兴趣很快消失,而会使兴趣改变、扩大和巩固,从而产生与高水平的认识活动相适应的兴趣。如在羽毛球教学中,学生对技术技能学习的兴趣较浓,而对素质不感兴趣,为此,在必要的时候可让他们进行教学比赛,当他们在球场上感到移动迟缓、跳起扣杀高度不够、力量不足,打满全场体力不支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受到技术技能掌握虽好,素质、体能不好也是不行的。于是他们就会去练力量、练速度、练弹跳、练耐力等,从而不知不觉的把兴趣转移到素质、体能练习上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迁移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有些兴趣的迁移是很困难的,如喜欢打篮球的人很难把兴趣迁移到打棒球上(如乔丹)。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和氛围

任何美的东西能激发起人们的遐想和情趣。而体育教学中的美不仅反映在动作上,也反映在场地与器材的布置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做到场地干净,画线清晰,器材放置井然有序、艺术雅致。必要时可设计多种图案和标记,使其符合审美要求。这样可使学生赏心悦目,受到美的陶冶,增强美的感染力;使学生见景生情,达到跃跃欲试,主动积极锻炼的效果。同时为了巩固已形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在课外得以施展与运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十分明智有效的。实践也证明,为了学习更多、更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学生也就会信赖组织安排的各种体育学习及练习活动,更喜欢参加这些活动。如奥运会、世界杯等体育比赛,尤其是有中华健儿参加的比赛,应积极引导学生观赏比赛的电视实况和录像,关心比赛的进程和结果。同时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五、改革体育课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体能和技能的发展过程,对体育教育多方面功能的认识,必须指导着我们体育课的改革。在终生体育教育理论的认识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不妨将这一终身目标按照各个教学时期的特点化分为一个有序的,递进的目标体系,在制定各个时期的工作目标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等相关的因素,在不断增进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着重考虑在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强体育文化教育和体育意识的培养,使体育课程在安排上能够逐渐诱导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不断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其各方面同步发展。在实施有序的﹑递进的目标体系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个别项目的喜爱把握,引导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可采用分类指导的方式,譬如学生以自愿方式组织起来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这一社团性质的兴趣小组不仅可满足学生对某一体育项目的喜好,而且还可以培养其团队精神和自制能力。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从无趣到有趣。使学生不仅爱运动而且更爱上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