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师的教学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3

浅谈英语教师的教学艺术

黄玉萍

四川成都市北大附中成都实验学校初中部黄玉萍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需要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改变。新的教学理念,富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教改的开展,使课堂教学已经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投入。那么,聚焦课堂,英语教师应该怎样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教学艺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人们对于教学艺术的认识。那么什么是教学艺术呢?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艺术审美原则,灵活运用一套娴熟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为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而进行的独具风格的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这就是对教学艺术最恰当的表述了。可是,英语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发挥其教学艺术之魅力,使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呢?本文就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展开。

英语教师的仪表修养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主线,而教师,就是其间的链接媒体。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教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在每节课上,都要精力充沛、气势旺盛、神采飞扬。也就是说,走进课堂的教师,应该仪表端庄而大方,举止从容而有准则,态度严肃而不乏亲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心理上仰慕老师的崇高品德,钦佩老师的渊博知识,向往老师的流畅语言,进而吸引学生,达到老师的“引路人”的作用。有这样一位年轻老师,第一次走进讲台时,穿的很时髦,这引来了同学们的窃窃私语。在授课过程中,还时不时用手理头发或拉拉衣角或衣袖。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没有几个认真听课的,课堂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位老师太注重自己的外表,着装也不够得体。而另一位老师,衣着朴素大方,西装前的胸针尤其别致,衬托出优雅的气质。当她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笑容中带着自信,给同学们一种信任的感觉。很快同学们就被老师的沉着冷静的外表所折服,全部注意力都投入到老师的点滴讲解中。这样一节课的效果当然很好。

所以,教师的言谈举止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师只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尽快地找到实现自己目标的最佳途径,把握好仪表修养艺术,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艺术的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

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

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就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语言交流这一积极的情感因素,针对不同教材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无意识地参与学习交流,轻松地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高尚的情操,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和独特的教育功能。

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对教师来说,语言就是其工作的工具,同时又是艺术。我们的祖辈曾把教师“吃饭言饭”形象地说成是“舌耕”。由此看来,教师的语言在教育教学中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其语言艺术的魅力呢?

英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使用灵活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启迪学生深入地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景,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比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幅简笔画,有一位学生在学习,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可以先把这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wasthechilddoingwhenhisfatherwasreadinganewspaper?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写几个keywords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到真正的提高。

总之,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老师错误的认为:所谓启发式的教学语言,无非是在课堂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提问几个学生而已。这是对启发式教学语言的曲解。教师只有挖掘教学内容精髓,精心设问,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生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妙趣横生、形象生动的语言,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在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求。有这样两位英语老师,都在教同一个内容:《新世纪英语》七年级上册“SnowWhiteandtheSevenDwarfs”。其中一位老师在上课时,表情丰富,加上合理的身体语言,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学生马上就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而另一位老师就没有做到完全的投入,按部就班地讲解故事中的内容,无法使学生产生兴趣,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教学的效果就差得多。

英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情感性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清楚、准确、富有激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感情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感知教材、加深理解、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曾有这样一节公开课,讲课的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能够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课件也做的相当好。但他讲课时,声音非常小,只有前面几排的学生能听清楚。而且他的眼睛总朝着天花板看,不能和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后面的学生思路跟不上,这节课的收获自然不会好。

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艺术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很多教育改革家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度,以学法理论为指导,结合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对课堂教学进行“质”的改革,即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就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语文课六步教学法。他认为,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在这一园地不应也不可能只有一种不变的学习模式,也没有最佳的学习方法。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教学方法也是如此,知识信息输入学生头脑中的方法有很多种,究竟选择哪种方法,要权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状况、教师素质等多种条件来确定。作为一名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也不是证明许多教法有没有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一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而应该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己有用的花粉,酿自己课堂教学的蜜。魏老师正是运用了他独特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才让他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获得巨大的成功,得到教育界行家的极高评价。

每个老师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选有定则。只有发挥优势,形成特色,讲究教法的艺术性,才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只有这样,才可以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现在的英语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起好“导”的作用。英语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所传授的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对所教学生的了解,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现在选用最多的,可能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通过给学生展示各种图片,把语言训练的重心放在学生根据图片所进行的操练上。由于这种方法非常直观,老师准备的图片也都生动、有趣,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并使学生容易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此外,每一个老师要学会如何处理好老师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教学之本,但也不能完全被教材本身束缚。作为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基础,适当地对教材做一些处理。如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补充一些介绍背景、文化或相关情景的英语录像以及一些动听的英语歌曲、有趣的英语小故事等,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教师在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可以把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游戏的形式来完成。可以是猜词游戏,也可以是全班同学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游戏。通过这样动口、动手的活动,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讨论时,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也可以四人一组。教师只要做好引导工作,给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进行语言的操练,就完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出教学方法的艺术魅力。

英语教师的情感沟通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不仅存在着知识的传递,而且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每个学生都必须从热爱、教育学生出发,把教学的基本点放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爱的情感的流露。寓理于情,情理结合,以情感人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具有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把情感教育看做是实施全面发展的“内在”促进因素,是融恰师生关系、进行和谐教育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英语老师只有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注重发挥情感的作用,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使之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学生大多自我意识相对较强,教师再也不能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应主动与学生平等的学习和交流。其真正目的在于,使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大胆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根本性转变,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只要注重了课堂教学艺术,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精神,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为学生创造艺术化的情景,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因此,探索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对于促进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义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