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预防的关键在于自我口腔保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龋病预防的关键在于自我口腔保健

任琼芬

任琼芬

(新疆军区机关门诊部口腔科830002)

【摘要】目的:探讨龋病的发生和食物嵌塞的关系。方法:对不同年龄组1092颗龋齿龋病的初发部位与年龄的关系,并分析龋病的发生和食物嵌塞的关系。结果:凡发生龋病的部位,在龋病形成之前,多有食物嵌塞的病史。结论:增强广大群众自我口腔保健意识是我国预防龋病的首选措施。

【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24-02

龋病是近代人类广泛流行的一种慢性口腔疾病,男女老少皆可患病,它严重威胁着人类口腔的健康。龋病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在我国由于口腔医务人员少,大多数龋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龋病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我国在对龋病的预防治疗进行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龋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食物在龋病形成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通过健康教育使广大群众能够自觉地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措施,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牙齿间的食物嵌塞,我国龋病的发病率将可能大幅度下降。

1、材料和方法

资料患者572例,其中男性269例,女性303例,初诊时发现有龋病并能明确诊断出龋病初发部位的恒牙1092颗,患者的年龄最小10岁,最大70岁以上,根据10岁一个年龄组,将572例患者分为7个年龄组。根据临床观察,将龋病的初发部位分为邻面龋(指近中、远中邻面)、牙颌面龋、颊舌面龋三种情况。(见表)

龋病部位与年龄的关系

2、结果

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龋病的发生部位与年龄有明显的关系,10岁年龄组,邻面龋的发病率为10,牙颌面龋却高达49,随着年龄的增加,邻面龋逐渐增加,牙颌面龋逐渐减少,50岁年龄组邻面龋发病率高达164,询问其原因并结合临床检查,凡发生邻面龋的患者,多有食物嵌塞的病史。

3、结论

1.上述资料充分说明,凡发生龋病的部位,在龋病形成之前,多有食物嵌塞的病史。不少学者曾报道,戴可摘义齿,时间越长基牙邻面龋发病率越高。龋病的三联因素学说(细菌、食物、宿主)已被广泛承认,但通过统计表明食物在龋病的发生中起着主导作用。

龋病的细菌学研究,已进行了大约一个世纪,目前认为变形链球菌为主要致龋菌,刘大维等人的研究证明,有变形链球菌的存在并非必然发生龋病,只有食物合适时才显示致龋力。龋病的发病机制,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譬如,龋病开始发生时,究竟是无机物先溶解,还是有机物先破坏,或者两者同时发生,或只有其中一种,从临床资料看,不论发病机制是哪一种,如果没有食物存在,龋病都不可能发生。

2.对于龋病的预防过去曾进行了大量研究,试图通过服用抗菌药物杀灭口腔的致龋菌来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许多研究证明,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口腔内有数量巨大的微生物群体,长期使用任何抗菌药物都会带来一定的毒副作用,窝沟封闭是目前增强抗龋能力使用较广泛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仅适宜儿童,而且收效不大。

3.龋病是一个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我国曾举行了多次龋病研讨会,对龋病的预防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我国龋病的发病率仍然很高。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广大群众的自我口腔保健作用。我国有13亿人口,口腔医生仅此200万人,要想把龋病的发病率降下来光靠口腔医生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城市、在县城、在农村,干部、工人、农民中,一些戴活动义齿的患者长期不刷洗义齿,致使戴1颗义齿多颗牙齿发生龋坏。在农村终生不刷牙的现象普遍存在。人老了一定是掉牙的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鉴于食物在龋病的发生中起着主导作用,在预防龋病方面,应首先提高广大群众对食物致龋作用的认识,食物嵌塞是龋病的罪魁祸首。提高广大群众自我口腔保健意识,要使亿万群众明白,龋病主要由口腔卫生不良引起,龋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要定期进行口腔保健,养成饭后刷牙和使用牙线的良好习惯,破除“老掉牙”(人老了一定要掉牙)的旧观念,大力普及阻生牙可引起邻牙龋病的卫生知识,一但第三磨牙萌出异常尽早拔出,以预防第二磨牙龋病的发生。

总之,根据我国的国情,广大亿万群众自我口腔保健意识是我国预防龋病的首要措施。通过口腔健康教育及其它促进活动,使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那么我国龋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全国牙防指导组编.口腔医学专家谈爱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1999;1.

[2]刘大维等.变形链球菌CY1与食物因素对动物实验性龋的影响.中华口腔杂志.1999;1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