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9
/ 2

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周岩

周岩(洛阳理工学院经济管理系中国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体育产业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同时产业内部要维持适宜的企业间关系,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也要相互协调。本文据此构建起包括经济基础、政府支持、体育事业与体育受众四方面因素的“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31个省区的2007年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因子分析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的一种全新发展理论,重视发展与持续性的结合,强调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体育产业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同时产业内部要维持适宜的企业间关系,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也要相互协调。本文拟根据以上理论阐述,对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进行探索性研究。

1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1.1评价模型

为了系统全面的对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本文根据体育产业价值链内容及可持续发展内涵,构建起“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在模型中,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要受到经济基础、政府支持、体育事业与体育受众四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

体育产业发展植根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并受其极大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前辽宁体育在全国久居领先与近年江浙、广东等南方诸省的快速崛起,无不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体育文卫事业发展水平的事实。由于体育产业不仅包含体育竞技水平,还包含了相关的体育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因此经济基础部分应包含经济发展规模,以及足以反应体育企业竞争能力的工业发展水平与第三产业状况。

体育事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含投入与产出两大部分。投入部分包括体育从业人员、体育设施情况与体育科研情况三个部分,而体育产业收入、体育赛事成绩及群众体育活动则可以较为全面的反应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情况。

体育产业不仅需要全社会各个部门的参与推动,其发展成果也将最终落实于全社会所有成员,“强身健体”作为体育事业的最终目标,也要通过居民身体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得以实现。因此,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居民人均寿命与居民身体素质两个方面反应体育受众从体育产业发展中获得的受益。

1.2评价体系

根据以上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以及国内体育产业的实际情况,本文建立了一套评价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1.3评价方法

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各指标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数据包含的一部分信息可能是重复的。因子分析法利用降维的思想,在尽可能不损失或少损失信息的情况下,将众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可以高度概括数据中包含的信息的潜在因子的多元统计方法。因子分析法在教育与社会心理学领域经常使用,近年来也在城市经济实力评价[1]、产业竞争力分析[2]、企业经济效益测评[3]等方面得以应用。

本文基于因子分析的思想,通过对指标内在结构的研究,找出影响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综合指标,即公共因子,构建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

2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为了检验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本文选择国内大陆地区31个省级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价。

2.1数据采集

在进行实证分析的时候,本文计划对31个省区的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价,因此选择2007年作为截面数据年份。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2004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以及各省《统计年鉴2008》所载权威数据,按照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及因子分析方法,使用SPSS15.0对各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

2.2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过程如下:

(1)数据标准化

由于各项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单位、方向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指标变异程度信息、量纲与数量级等对于协方差矩阵的影响。本文采取直线型极值法进行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最后得到标准化的指标数据。

(2)提取公因子

本文采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这种方法可以将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形变换成另一组互不相关的变量,即主成分。这些主成分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通常选取前几个主成分作为因子,每个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反映了因子包含原始数据信息量的多少。从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17个原始指标中,提取前4个公共因子之后,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1.438%,即原始变量81.438%保留在了模型之中,且4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这一数据分析结果说明,4个公共因子能够充分反映17个原始指标所代表的评价信息,从而代替那17个原始指标数据,由此达到了简化指标的目的。

(3)计算因子载荷矩阵

为了便于解释公共因子,本文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对公共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出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通常,一个指标在某因子上的载荷值大于0.4,或指标在某因子上的载荷值是它在其他因子上载荷值的两倍以上,就可以合理地将这个指标归入这个因子中。在本研究中,所有指标都只在单一因子上有较大载荷,表明本研究中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判别有效性。各原始指标与公共因子之间的关系,旋转后所得的因子载荷矩阵呈现较明显的4因子结构。

通过方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某区域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受到体育产业基础因子、体育产业设施因子、体育产业效益因子与体育产业效果因子四个方面的影响。在因子确定以后,便可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经过SPSS处理输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并据此得到下列因子得分函数:

Fi=bi1X1+bi2X2+……+bi17X17

其中,Fi为第i个公共因子的得分,bi1,bi2,……,bi17表示17个原始指标在第i个公共因子上的载荷。

(4)构建综合评价模型

我们以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实现了降维和简化问题的目标。

F=0.37672×F1+0.19388×F2+0.1765×F3+0.06727×F4

2.3评价结果

将各项原始经过标准化处理,带入上述评价模型,得出最后的评价得分及名次排序

按照本文所设计的“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经过实证分析研究,可以对国内31个省区目前的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情况,总结如下:

(1)发展情况差距显著。在综合评价结果中排名前三位的粤、浙、苏三省评价得分均在0.4以上,相较排名垫底西藏的0.0261评价分值存在将近20倍的差距。此外,排位居于中下游的省区得分往往存在更为显著的离散程度,这都反映出国内省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巨大鸿沟。

(2)地域分布特征明显。在31个省区的评价排名中,存在非常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体育产业优势明显的粤、浙、苏、鲁、京、沪六地都处于经济发达、对外交流便利的东部地区,而排位20名之后的则都是地处西北、西南等经济相对落后的边陲省区。

(3)指标评价强调均衡。正如前文提出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体育产业内部及相关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本文评价模型构建与评价指标选取都充分考虑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从实证评价结果来看,排名靠前省区的四项公共因子得分都是相对均衡,而均衡性较差的重庆、天津等地则在综合评价中受到影响,由此反映出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在贯彻均衡性原则方面表现良好。

3结语

本文根据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内涵及体育产业价值链内容,构建起包括经济基础、政府支持、体育事业与体育受众四方面因素的“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并将因子分析技术引入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评价模型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但作为一次探索性研究,本文只对国内31个省份的2007年截面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数据资料有限。今后体育产业理论工作者还需在不同地区进行研究,以便检验本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廖为鲲,蔡国梁,涂文桃.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经济发展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12):52-54.

[2]胡霞.广东省服务业区域竞争力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4(2):45-49.

[3]刘利,何先平.企业经济效益的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法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3):22-24.

作者简介:

周岩(1978-),男,河南洛阳人,洛阳理工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调研项目(SKL—2008—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