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糖尿病的行为干预及防控措施对临床治疗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Ⅱ型糖尿病的行为干预及防控措施对临床治疗的价值研究

张文勇1亓春江1刘莹1刘珂2

张文勇1亓春江1刘莹1刘珂2

(1莱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莱芜271100;2莱芜中医医院山东莱芜271100)

【摘要】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的行为干预及防控措施对临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5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7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阴生津汤(主要药物:玉竹、五味子、乌梅、马鞭草、泽兰、七叶莲等),同时进行行为干预及防控措施,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血糖明显降低,取得总有效率为92.59%,而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的行为干预及防控措施对临床治疗可取显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Ⅱ型糖尿病行为干预/防控措施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061-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们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及有效防控,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选择的Ⅱ型糖尿病患者5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0例,其中观察组男140例,女130例;对照组男145例,女125例。观察组、对照组年龄分别为(49.89士12.39)岁和(53.34±10.38)岁;病程分别为(4.07±1.1)年和(3.76±51.56)年;空腹血糖分别为(12.27士2.17)mmo1/L和(12.73±3.31)mmo1/L。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两组选用格列苯脲口服开始2.5mg,早餐前或早餐及午餐前各1次,轻症者1.25mg,一日3次,三餐前服,7日后递增每日2.5mg。一般用量为每日5~10mg,最大用量每日不超过15mg。体重肥胖或超重者服用二甲双胍,口服,进食时或餐后服。开始用量通常为每日一次,一次一片(0.5g),晚餐时服用,根据血糖和尿糖调整用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四片(2g)。如果每日一次,每次四片(2g)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可改为每日二次,每次二片(1g)。观察组在对照组维持原来的基础治疗及口服降糖药基础上给予养阴生津汤(处方组成:玉竹15g,五味子15g,乌梅12g,马鞭草12g,泽兰12g,七叶莲12g,葛根20g,山药20g,知母15g,甘草9g)。水煎2次取汁300ml,每天2次早晚分服。4周为1疗程,两组均观察2个疗程。

1.3干预措施

1.3.1行为干预进行健康教育定期对患者普及糖尿病知识。运动。运动强度,以心率<170-年龄,餐后1~3小时开始运动,避免高强度运动,每周三次,一次半小时。血糖监测。每月1天的空腹+餐后两小时血糖监测。戒烟戒酒,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定时定量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标准体重[(身长-100)×0.9]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热量要高约5%。而年龄大小不同所需热量也有差异。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

1.3.2防控措施Ⅱ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尽早预防可有效减缓疾病的发展。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要及时检测血糖,及早发现及早采取饮食加运动或服用药治疗,干预血糖异常升高,减缓疾病的发展进程。及时检查血糖,必要时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水平的准确且精确的指标,不受急性血糖波动的影响,测定较方便,受试者既不需空腹,也不需做糖耐量检测)。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结果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

2结果

2.1疗效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疗效标准[2]。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2mmol/L(130mg/L),餐后2h血糖<8.3mmol/L(150mg/d1)。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尿糖(十)。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3mmol/L(150mg/d1),餐后2h血糖<10.0mmol/L(180mg/d1)。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尿糖(++)。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下降未达上述标准。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见表1

注: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P<0.01;

3讨论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一书中就已有对糖尿病的记载,称之为“消瘅”、“肺消”、“鬲消”、“消渴”等,并指出消渴是由“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捎瘅”的体质因素、“嗜食肥甘厚味”的饮食因素,“怒则气上逆……热则消肌肤”的情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愈加深刻,已经从“三消”辩证发展为气血阴阳脏腑辨证。临床报道在辨证分型方面,有从症状特点分,有从阴阳分,有从脏腑分,多数分为阴虚燥热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虚脾弱型、肺肾阴虚型、肺胃热盛型、燥热入血型等。根据临床体会和观察,认为糖尿病多属气阴两虚证为本,燥热为标。然其迁延日久,阴津下注,燥热主伐正气,终至肾不固摄,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造成气阴两伤的病理变化。同时,气虚阴伤,血液运行无力,血行瘀滞,导致血液流变性异常,血糖增加,血流缓慢,微循环障碍,从而出现糖尿病各种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气阴两虚是其病理机制,瘀血阻络是导致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立法,旨在补肾健脾,充养气阴,滋生化源,畅达血脉。精选传统中药,其中多个单味药即具有很好的降糖效果。方中葛根、山药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还可以消除体内自由基,调节免疫功能;知母不但可以降糖,还可以双向调节血糖,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玉竹、五味子、乌梅等有养阴滋肾、生津止渴以治本;马鞭草、泽兰、七叶莲等活血化瘀,调整气血,清热活血以治标,甘草调和诸药。观察结果表明,本方能够降低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较单纯西药组更为显著,并可改善气阴两虚临床症状,和单纯西药组比较乏力自汗,大便秘结有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多伴有脂代谢的异常,疗后观察到患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亦有明显的改善,诸药合用重在益气养阴,清热生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调节平衡。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传峰,李立明.Ⅱ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2001,4(4):25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1辑,1993:48.

[3]马学毅,贾军宏,尹土量,静脉及皮下连续输注式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天津医药,1999,(2):78-80.

[4]翁建平,李延兵.短期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β细胞功能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