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空间智能初步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3

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空间智能初步探索

龚泉

龚泉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摘要】本课题研究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和皮亚杰认知理论为主要依据,调查幼儿教育中空间智能教育现状,立足吾乡吾土,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创设“活动——探究”课堂模式,以促进幼儿空间智能发展。具体从乡景篇(自然景象观察、路线建筑感受、走近农园基地)、乡俗篇(挖掘民间游戏)、乡迹篇(认识区、科学区、探索区)三个层面,编制特色课程,加强课程建构、园区建设、再造幼儿园文化等实践,从形象思维能力、把握空间方位能力和视觉辨别能力三个方面来培养实验班幼儿空间智能。

【关键词】农村自然资源培养空间智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6-0019-03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

虽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幼儿空间能力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由于受我国幼儿教育传统重视对幼儿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培养的影响,我国对幼儿空间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智能的研究。目前在教学中仍存在诸如课程内容自主开发性不强、教学策略不够丰实、在检测幼儿智能结构及评估教学过程的评价手段还不完善等问题。如何正确认识空间智能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科学合理地根据空间智能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设计旨在培养幼儿空间智能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

而较之前城市幼教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幼教事业还存在着办园(班)条件简陋、“小学化”、“保姆式”等现象严重。“城市化”教育误区、教师专业素质较差、幼儿发展水平落后等问题,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如何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农村幼教工作的开展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农村幼教在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师资、幼儿自身发展特点等与城市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极有必要根据农村自身的特点开展提高幼儿空间智能的相关研究。农村自然资源是最为鲜活的课程和最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以此来培养幼儿的空间智能,将充分发挥农村幼教在培养幼儿空间智能上的优势,最终达到促进幼儿空间智能发展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分析

1.总体概况

由于幼儿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还未达到一定的地位,社会各界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度普遍不高,甚至一贯有轻视的倾向,幼儿空间智能的培养更是迟迟无法提上日程。而我国目前农村的幼儿教育现状中存在的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有关幼儿空间智能的教育只能循序渐进,无法很快发展到位。就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让农村幼儿与城镇幼儿获得相对平等的教学资源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但幼儿健康发展的紧迫性告诉我们,幼儿的发展很多时候是不可逆转的,错过一定的时期就很难再获得很好的培养效果,孩子们不能等待,幼儿空间智能培养的研究也不能迟缓。

鉴于农村幼儿家长对于幼儿教育本身不重视的现实问题,要对幼儿进行空间智能培养主要依靠幼儿在园内接受教育。因此,如何尽快地让农村的幼儿获得较好教学资源是十分重要的。

2.农村幼儿园开展空间教育的资源

(1)地理资源。农村天然的山岭、平原、池塘、田地等地理形态不仅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幼儿提供培养空间智能的原材料。高低起伏的地形和广阔的空间范围为幼儿空间智能的发展提供平台。

(2)物质资源。农业劳作获得的一部分产物可以作为培养幼儿空间智能的工具和手段。利用这些物质资源不仅可以有效地开展空间智能培养活动,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进行生态化教学。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农村本身存在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幼儿而言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不妨就利用农村已有的宝贵的自然资源来培养幼儿空间智能,这是使农村幼儿获得良好教学资源的捷径,又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同时,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来发展教育,这本身也是生态式教育的一种体现。

3.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

该园的空间教育在课程设置有所涉及,但程度不深,数量也不够,未形成体系来培养幼儿的空间智能。小班班级教学中涉及空间教育的课程较少。主要集中体现在体育、游戏和舞蹈中,还有对空间概念的初步认知和构建。小班的教学不再依赖于幼儿用书,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手工、识字阅读和美术等课程。开始着力于孩子的启蒙教育和动手能力的初步培养。其中手工和美术课程就是典型的融入空间的教育课程。而中班的课程安排大致与小班相同,区别在于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入。大班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等工作方向上,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比例有所下降,空间教育有所懈怠,游戏在教学中只占一个单位时间。而除传统科目以外增添了科学、社会和健康的课程。而科学、社会课程中也会涉及到空间教育,比如对地图的认识,对地球宇宙等常识的了解。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以后接触到的空间几何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以及生活运用都十分有利。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调查,我们充分认识到该课题有一定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三研究方法及工具

1.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四种研究方法。

(1)观察法。运用多种方式对幼儿个体和群体实施观察,了解幼儿的空间智能发展现状及在实验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对幼儿发展的情景性、过程性评价。

(2)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包括幼儿空间智能情况家长问卷,幼儿空间智能培养现状教师问卷和教师强、弱项智能情况问卷。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汇总,了解幼儿多元智能的不同表现、教师智能水平的发展情况和幼儿空间智能培养现状。

(3)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多元智能研究的理论参考用书和幼儿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的有关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访谈法。通过对实验幼儿园园长进行访谈,并对言语进行记录和整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2.研究步骤

以上课题研究的情况可以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

四研究措施

立足吾乡吾土,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创设“活动—探究”课堂模式,编制特色课程,以促进幼儿空间智能发展。

1.乡景篇——加强幼儿园园区建设

(1)走进生活大课堂。从孩子的认知点出发,开展幼儿教学活动。以农村河流、山川为基点,捕捉、收集幼儿感兴趣的、涉及农民们的播种、管理、收获等使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组织教师筛选和挖掘家乡自然资源。

自然景象观察——想象。让幼儿观察大自然,根据一年四季的季节景象变化。在欣赏大自然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的敏感度。常进入大自然捕捉想象的灵感,对春天油菜花、夏天荷花、秋天桂花等大地芬芳的感受。

路线建筑感受—体验:体验行走的路线和认明标志物,发展空间定位能力。

(2)走近农园基地。番茄、草莓、茄子大棚基地,农家乐、全民健身点、老人亭都是孩子的乐园。

2.乡俗篇——挖掘民间游戏,提升乡土文化

民间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培养幼儿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1)空间智能游戏。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进行提升幼儿空间智能的活动。该类活动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例如玩拼图游戏必须辨别拼图块的空间关系,挑战观察力和连接能力;迷宫游戏则要求在扑朔迷离中,迂回曲折地辨别通道,挑战空间的辨别能力;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古典益智玩具,例如七巧板、孔明锁、九连环等。以下为提升空间智能的游戏:①绕过障碍——根据不同学龄,设置不同程度的障碍物。如老鹰捉小鸡、争高地等富有浓郁乡村特色的游戏活动。②踩方块——这个游戏利用家里地上的方块瓷砖或地板,帮助孩子对基本形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③排列高低不同的瓶子——各种各样的瓶子,让孩子将其由高到低、由低到高地进行。提醒孩子先观察瓶子的高矮,再决定如何排列,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走迷宫——迷宫线路要适宜幼儿的不同年龄段。⑤七巧板——是由七块几何图形组成,它包括2个大的三角形片,1个中三角形片,2个小三角形片,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片,而这7块图形又能拼出1个大正方形……。

(2)民间游戏。传统的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有的是徒手进行的,有的只需十分简单的材料,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我们利用民间游戏的角色、规则、动作,初步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性和快乐。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小肌肉发展的有:抓石子、弹核、拾核、转陀螺、打瓦等游戏;锻炼幼儿大肌肉动作的游戏有:踢毽子、跳房、捉迷藏、丢手绢、跳皮筋等游戏。有的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和平衡性。如:警察抓小偷、猫捉老鼠、老鼠钻洞、老鹰捉小鸡、盲人捉鱼等。幼儿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容易收拢的民间游戏,如:翻绳、捉猴、冰糕化了等游戏。这些民间游戏可以较好地培养幼儿走、跑、跳、钻、动手等基本能力。

(3)歌谣。方言俗语、童谣、民俗文化节、传统的民间歌谣语言幽默、诙谐、简练、易记。如:拍手对对歌游戏:从而幼儿在拍手游戏的过程中练习了数数。而儿歌“五个兄弟在一起:老大矮胖子,老二有主意,老三个儿高,老四心儿细,老五最最小,是个小弟弟,五个兄弟在一起,团结起来有力气。”幼儿在学说儿歌的同时,学会了点数,激发了幼儿对数数的兴趣,形成了团结友爱的品质。

3.乡迹篇——创建有利于培养空间智能发展的幼儿园文化

农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到处都是宝。大自然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充足的材料。我们开辟了认识区、科学区和探索区。小小班、小班去认识区,中班去科学区,大班去探索区。

(1)认识区,开展种植活动和饲养活动。①种植角。为了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发现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当小朋友看到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时,说出自己所认识的东西,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不仅提高了幼儿智能的发展,也提高了幼儿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园内滑梯下面开辟出一块种植园地,取名为“我爱植物”。在里面种上冬青树、三角梅、青菜、万年青、美人蕉等植物。种植时让幼儿参与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添土、拣石块、浇水等。在整个种植和护理植物的过程中,认识到不同的植物及生长习性,感受到不同的根、叶、茎、花和果实,并观察到每一天不同时间里植物的不同变化和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浇水方法和差别。观察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形成初步的劳动生活体验。通过种植园的活动,开阔了视野,使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研究植物的热情和热爱植物的情感,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初步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②饲养角。带幼儿去观察老师喂养的小狗和小鸡,让他们喂养、观察小狗、小鸡的外形特征,不同点和相同点,培养幼儿与动物的关系。通过外形等空间要素的刺激比较使幼儿空间智能更加敏锐。

(2)科学区。科学区给幼儿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在科学区里,根据幼儿的能力投放材料,由简到难,由浅入深,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会探索和操作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①学手工制作。督促他们动手扎稻草人,串花生壳,做沙锤,制做小狗,树叶拼贴,在石头上画画,忙得是不亦乐乎。而蔬菜玩偶中用各种蔬菜经过粘贴、拼插与绘画,辣椒变成了小老鼠、胡萝卜变成了小鱼、洋葱变成了小娃娃、土豆变成了小肥猪、芸豆变成了蚂蚱,甚是可爱。②学创作。让幼儿想象的翅膀不断飞翔。他们用石头和泥土砌房子,用水果做娃娃,用叶子拼动物,用种子学计算,用花生壳、瓜子拼漂亮的图案,用稻草做娃娃的辫子,用芭蕉叶做裙子,把竹笋壳当画板,尝试着“沉与浮”。这些都是幼儿想象操作的成果。

(3)探索区。每个幼儿都有探索的欲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探索区中设置了农村幼儿认识的稻草、树叶、石头、泥土、沙子、玉米棒、狗尾草、田螺、花生壳等材料。让孩子们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当他们看到熟悉的材料和玩具,就变得轻松自在,探索的欲望也就油然而生了。

本课题组认为今后进行个案研究,跟踪调查,使研究更加深入透彻。特别是继续课程的研究,从五大领域综合考虑,结合主题活动形式,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开发出一系列的利用新农村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空间智能的的课程和培养方案,带动幼儿园知识创新。同时将研究成果推广并扩大农村幼儿受益面。再者,从自然资源拓展到社会资源,如走访知名企业、名人古迹、古建筑、古石刻、历史变迁、历史见证、革命事迹,成为完整的乡史篇、乡魂篇、乡迹篇、乡俗篇、乡景篇,全方位地开发当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民俗民风资源,积极发掘本土文化的教育资源,激活静态的信息资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白小娟.多元智力理论研究综述[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

[2]刘亮辉.“3~6岁幼儿多元智能开发”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6)

[3]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