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朱炳豹

朱炳豹(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472000)

【摘要】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5例老年(>70岁)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作为观察组,再选取非老年患者(≤70岁)经PCI治疗的4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比较手术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期及6个月随访期老年组死亡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可取得与非老年患者同样的成功率,但并发症和死亡率均高于非老年患者。

【关键词】冠心病PCI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221-02

冠心病(CAD)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老年人口日益增多,老年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为探讨PC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现与同期非老年组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和近期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心血管科住院并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剔除患有其他重度疾病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再狭窄血运重建患者。全部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任何一支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以上。随机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7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70岁)各45例。老年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75.6±5.5)岁;非老年组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54.2±9.5)岁,女性均多于男性。两组患者在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病史、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按标准术前准备,嚼服阿司匹林300mg,口服氯吡格雷300mg,经过股动脉途径或者桡动脉途径实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实施PCI治疗,术中肝素足量化。介入成功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术中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观察期间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对比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成功情况及术后疗效分析,对比6个月内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见表1,病变部位数量、支架植入数量、手术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有显著差异(P<0.05)。

表1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

讨论

冠心病为常见心血管疾病,近年来老年冠心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传统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并发症及复发率较高。PCI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临床价值,对于PCI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也越来越多。有报道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手术成功率等于非老年患者无明显差异[1],另有报道指出,老年患者PCI术后及近期死亡率为非老年患者的2-5倍,心脏事件发生率为非老年患者的1.5-3倍[1]。本组研究结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可取得与非老年患者同样的成功率,但术后及近期预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高于非老年患者。原因分析可能为老年患者基础病症多,合并症较多,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较多,且病变复杂,血管钙化严重,血管脆性大等因素有关;尽管PCI术后血流、心功能恢复显示手术成功,但并不能改变患者的左室重塑,患者心肌老化,其他脏腑功能减退等因素都将影响患者预后。另外本组研究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有研究显示,性别可为预后独立预测因素,女性较男性差,女性患者血管较男性纤细,导致置入支架效果也较男性差[1]。

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时,除观察冠状动脉病变外,要考综合考虑患者身体情况、基础病症及合并症、心功能和其他脏腑功能等因素。

参考文献

[1]司良毅,积极稳妥推进老年冠心病的介入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1(4):241-242.

[2]张会山,秦淑辉等,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J].临床荟萃,2012,27(4):291-293.

[3]张立新,马长生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4):2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