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西工业化难点及对策

/ 2

浅析广西工业化难点及对策

刘林娟,黄译莹(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作者简介:刘林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民经济运行管理的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广西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比全国其他省份,广西的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现状不容乐观,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在分析广西工业化现状后,将从人才制约,资金制约,技术制约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广西工业化的难点,然后分别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难点提出对策。

关键词:广西工业化;人才制约;资金制约;技术制约

1广西工业化现状

1.1工业化

工业化,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也就是说工业化是在经济发展中,工业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农业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的过程。国民经济要发展好,工业必须要搞上去,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方向,工业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产业。而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在现代化没有实现以前,所谓发展的差距,从根本上讲,还是看工业及其实现程度。工业越发达,工业化程度越高,经济总量就越大;工业结构越合理,产业结构就越优化,在某种意义上,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取决于工业结构的合理程度。

工业化的主要标志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包括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农业机械化程度等指标。

1.2广西工业化现状

首先从经济总量看,如图1所示,从2001年到2007年,广西生产总值从2279.3亿元突破了5000亿元,一路飞涨到5865亿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全国排名靠后,总量占全国份额非常少,这与广西土地面积在全国排第九位、总人口在全国排第十位,严重不相称;2007年按总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1.17万元,在全国排第27位,约为全国的62.5%。

其次,从经济结构看,2007年,三种产业的比重为21.6:39.7:38.7,第一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9个百分点,比重系数(全区第一产业比重/全国第一产业比重)为1.85,一产占比差不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一产比重偏高;第二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5个百分点,二产比重偏低,说明工业不发达,工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接近,主要是广西是一个旅游大省、人口大省、餐饮大省,旅游产业和餐饮业总量较大。广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二产和三产均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是二产比重偏低,一产比重偏高。

第三,从中国500强企业来看,虽然在近些年来,广西工业企业涌现了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但是在中国500强企业中,广西仅有4家,无论是其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计、纳税总额,还是从业人数,排名都比较靠后,即排在第187位的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排在第269位的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排在290位的柳州铁路局,排在第413位的广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排位最前的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其营业收入也尚未超过300亿元。广西的中国500强企业数,排在宁夏、青海、海南、新疆、贵州5个省区之前,在全国排在倒数第6位。

最后,从“两化”水平看广西的工业化。据初步统计,广西2007年的工业化率为34%,约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广西的城镇化率为36.2%,约比全国低近10个百分点。这两个低10个百分点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全国工业化已基本发展到中期阶段,而我区还处在初期阶段,广西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小。

2广西工业化难点

①人才制约。首先,广西的大多数公司把人才招聘进来就直接使用,培训少,人力投资少,即重使用,轻开发。由于受到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影响,还没有形成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育人机制和成才环境。长久以来,公司把对员工的开发与教育培训支出当作纯成本,加重企业负担。人才引进进来就是要来用的。以节约成本为原则,组织对人才的再培训投入是非常之少。偶尔有少数管理比较先进的组织对其人员进行培训,但也大多是培训方式呆板生硬、培训内容枯燥乏味、考核脱离实际,收效甚微。

其次,人才结构及配置不合理。一方面,普通型人员富余,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从事科研开发的拔尖人才则是更少。另一方面,又不能按需引进,难以按需流动,导致人力资源适用性差,个人技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资金制约。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资金,尤其是中小企业融通资金困难。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资金做后盾,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但是,与大企业相比,目前广西中小企业无论从银行还是证券市场融资都有很大困难。银行一般都做锦上添花的事,几乎不做雪中送炭的事,而中小企业一般处境都不那么好,更算不上锦了,哪能是添花的对象。银行为防止金融风险,纷纷出台各自的信贷政策,如工行提出的“双扶”政策、建行提出的“双大”政策等,其银行贷款的对象基本上都是保证国家优先扶持的重要行业、产业等大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银行并没有真正敞开大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同时,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与企业改制和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也不相适应,另外,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高、贷款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过长,使得中小企业对贷款望而却步,转而走向民间集资,局限性更大了。而广西大企业比较少,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严重影响了广西工业化的进程。

③技术制约。工业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目前,广西主要生产设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有15%,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也只有21%,而有高达64%的处于国内一般水平和落后水平。由此可见,广西的工业通用设备处于一般水平和落后水平的比重大,这样难以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而这主要是由于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不大,技术装备落后。另一方面科技含量低还导致生产成本高,严重影响了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使得传统产业优势逐步弱化,发展空间和潜力日益缩小。现有工业产品又多为初级的粗放型产品,耗能、耗料大,终端产品利润小。属于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就更少了。

3对策分析

3.1针对人才的对策

加快培养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人才小高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建立社会化、行业化的领军人才开发机制,在重点产业、优势产业以及科技、教育、宣传、文化、卫生等领域,分类推进领军人才开发,抓紧启动各类领军人才开发计划。坚持以项目为依托,以合作为纽带,构建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加大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与智力的引进力度。通过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等不同领域,形成一批有不同专业结构、年龄梯次结构的创新人才团队。

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此外加强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整合优化培训资源,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

3.2针对资金的对策

①考虑在原来财政资金管理所的基础上,在地方政府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下,成立地方性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为本地区有较好发展前景、科技含量较高的中小企业的开发投资提供优惠贷款。

②本着稳健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在有关部门比如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地方性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中小企业联合会等严格监督下,允许部分有发展实力的中小企业在当地直接进行社会融资,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③要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如扩大在国际上融资,鼓励和引导外商向广西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就当前广西的发展情况,应鼓励外商投资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主要包括有色金属、水电、食品、林产林化等。

3.3针对技术的对策

①加强与技术市场、技术交易所、中介机构、技术贸易机构、大专院校、技术研究所的联系和技术筛选工作。引进高新技术必须十分慎重,防止项目产品生命周期过短、新技术不成熟,防止项目技术虽好但投资效益低等,引进技术前应经多方专家深入咨询。

②引进高新技术,选好适用技术。高新科技层出不穷,更新速度也非常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必须注意国内外本行业产品市场前景、工艺技术状况等,依据自身战略规划选择适用技术,防止选择的技术偏低而落后、偏高而不合实际、投资过大而回收周期过长,还要防止设备通用性狭窄而妨碍今后的再改造和产品调头,只有选择好适用的高新技术,才能使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提升。

③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对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有重点、分层次地对机械、制糖、林产、建材、钢铁、锰业、化工等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开发有市场竞争力、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产品,提升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3.4积极接受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广西接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对经济发展是很有益处的,它可以一次性或在短时间内得到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大量的资金、技术、先进设备,甚至可以得到大量的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等。对广西而言,当然,完全依靠接受产业转移来发展经济不可能也是不实际,但接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来促进广西经济发展,特别是接受粤、港、澳、台等地转移出来的产业,却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目前,广西接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转移产业太少了,特别是接受跨国公司、大企业、大集团等的产业转移几乎是空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转移。

参考文献:

[1]王允光.“技术跨越”式发展广西工业化[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2]陈亮,张桂香.广西工业化与人才队伍建设[J].经济与管理,2007,(2).

[3]管跃庆,唐利群.广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马璐.广西工业化进程中企业整体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5).

[5]莫六部.广西工业化进程中的科技进步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