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李月娟王灵英胡黎敏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急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肿瘤手术患者38例临床资料,遵循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接受围术期传统护理,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手术室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例干预前后血压(收缩压)、心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量表(VAS)等指标(评分)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例血压、心率指标水平与SAS、VAS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干预后两组均获得改善,且分析组收缩压心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AS、VAS评分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展开肿瘤手术期间,选择合理、适宜的手术室护理内容有助于恢复患者血压与心率水平,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少疼痛感,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肿瘤;手术治疗;应激反应;效果

肿瘤(tumour)是一组多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细胞增生的赘生物,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依据当前临床对新生物细胞特性对人体危害性程度分级,肿瘤又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类,在病灶的生长速度、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均存在差异性。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举措,但其局限性也相对明显,即此方式具有侵入性、创伤性,可对人体造成损害。手术在治疗肿瘤疾病中意义重大,但在疾病(人们对肿瘤的错误认知)与手术的双重“刺激”下,可出现明显负性情绪与应激反应,典型如焦虑、抑郁、紧张、绝望等,对手术治疗安全、预后效果带来影响[1]。护理干预在既往研究中已被证实效果突出,但现阶段研究对其具体护理方案的制定、使用尚未统一。本文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肿瘤手术患者38例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急反应的影响,现将其报道如下,供业内同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肿瘤手术患者38例临床资料;①本组患者入院均获得相关检查确诊,符合临床对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③患者均为出现精神异常症状或意识障碍;④本次研究内容均获得相关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②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内容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

对本组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31~75岁,平均(55.79±7.42)岁;其中结肠癌4例,直肠癌8例,卵巢癌4例,乳腺癌3例;分析组19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32~76岁,平均(56.01±7.38)岁;其中结肠癌3例,直肠癌9例,卵巢癌3例,乳腺癌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执行传统护理方案,完成肿瘤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用药服务、病情监护等;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手术室护理内容,即:在常规基础护理项目中,积极展开手术前相关准备,要求护理人员认真落实。手术前1h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完成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度符合手术要求;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遵医嘱对患者一系列生命体征表现予以观察,包括患者言语、表情、肢体动作;此外还包括如下两点:①手术开展前1~2d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安排手术责任护理人员完成巡视,并在巡视期间对患者予以健康宣教,包括对疾病、手术方式、预期收益等普及,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等,使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环境的了解。此外,在宣教中可邀请既往成功案例现身说法,协助患者心理疏导的工作,实事求是,交流中做到诚恳、认真、尊重事实,以减少患者惶恐不安,稳定患者心态;②手术麻醉前,需向患者做好耐心的沟通,了解其内心情况,对于手术意识较差者应加强相关操作的讲解,缓解患者压力。同时在确保不影响肿瘤手术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减轻其痛苦与不安。③在手术完成后,应针对患者手术部位予以消毒液等清洗,擦除存在的血渍,并对患者手术切口予以保护,最后将其安全送入病房。

1.3观察指标

采用血压、心率监测仪检测患者入院手术前后血压与心率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情绪,量表总分值80分,获得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2];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x+s”采用t检验。

2结果

干预前两组病例血压、心率指标水平与SAS、VAS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干预后两组均获得改善,且分析组收缩压、心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AS、VAS评分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肿瘤患者手术期间,选择正确合理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性,不仅有助于增加治疗成功率、安全性,同时亦可提升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强调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后的干预内容,通过纠正患者对于治疗的错误认知,并依据事实情况对患者安全作出保证,在满足知情权的同时,缓解了可能存在的医患矛盾,促使患者心态健康,最终提升临床疗效[4]。此外,众所周知,手术治疗期间,如何缓解患者应激反应,是确保手术安全进行以及疗效收益的重要标准,在肿瘤疾病中,应激反应是刺激物患者身心特性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不仅仅由刺激物引起,还与患者对应激源的认识、个体处理应激事件的经验等有关。此反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前者以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加速为主。在本文中可见,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表现无显著差异性,经干预后,血压与心率明显下降,且分析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提示手术室护理的开展利于纠正患者高血压与心率水平,减少由此引起的负性事件。除了上述提到的生理反应外,心理也是应激反应的重要指标,患者可出现自我防御及应对反应[5]。,本文以焦虑情绪为指标,可见两组干预前表现突出,经干预后明显缓解,且手术室护理效果更优。此外疼痛方面,分析组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预示手术室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疼痛感,这也体现了手术室护理服务的个性化特征,在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中效果突出[6]。

综上所述,临床展开肿瘤手术期间,选择合理、适宜的手术室护理内容有助于恢复患者血压与心率水平,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少疼痛感,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艳秋,郑丽颖,李延秋,等.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4(15):116-117.

[2]潘莉玮.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降低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中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6):102-103.

[3]古秀清,林青.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4):6-8.

[4]刘翠花,罗雁平,侯诗楠.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0):25-26.

[5]马艳红,杨祯琴.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7,(10):46-46.

[6]张小慧.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12):1293-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