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下高职护生医德教育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医教协同下高职护生医德教育的路径研究

胡艳丽

黄淮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由于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不够,因此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需要将教学重点向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转移。对于一些高职医学院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本篇文章通过医教协同的做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医德教育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期提高高职护医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关键词:医教协同高职院校医德教育路径研究

一、医教协同下高职护生医德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医学是一个较为严谨的学科,因此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医学技能和医德的培养相互结合起来,从而来促进对医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医学也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紧密结合的学科,其性质也较为特殊,因此医学生在加强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医德,这样才能将医学生更好的培养成医术和医德双重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性文件,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医德和医学技能兼得的医学人才,通过在高职院校加强医德和人文素养的双重教育,通过医教协同,以此来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当前高职医学院校的教育重点。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道德,而医德作为道德中的一种,其不仅能够提升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社会观,还能够缓解当前极为紧张的医患关系。因此,在高职医学教育当中,不仅要加强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也要加强医学专业学生良好的医德和素养,在当前,高职院校护生的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通过医教协同发展,才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护生的培养质量。

高职护生医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来看,我国众多高职院校对于医学专业的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多数课程设置的是医学知识、护理知识等专业课,导致重专业、轻道德的现象较为普遍。在为数不多的公共课中,思想政治和英语课程所占比较较大,使得对护医专业的学生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医德教育。同时,由于我国的高职护生学制只有三年,其中还包括一年的校外实习时间,这就近一步压缩了学生医德教育的课程。此外,由于护生在校期间课程编排较满,因此专业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几乎占据了所有的课程安排,导致护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医德教育少之又少。

外界环境的逐步渗透

由于我国近几年进行了力度较大的医疗改革,导致一些医务从业者的报酬与绩效挂钩,这就会导致医院等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都是通过市场经济决定的,在此期间一些医务从业者会出现一些不良的价值观,一味地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即使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进行整改,但是个别医务从业者仍然存有侥幸心理,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丧失了自身作为一名“白衣天使”的高尚品德,不仅损害了患者的权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而我国的高职院校都会让医学生去医院等医疗机构实习很长一段时间,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让护生潜移默化的潜意识,导致护生从根本上缺乏理想信念和服务意识,严重影响了其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医德教育和医术教育相对分隔

按照我国相关部门下发的文件,在我国,应该通过医德教育和医术教育相结合,共同培养将来的医务工作者,因此医德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医院等一些医疗机构,也要承担起对医德教育的责任。在高职院校中,学校教育是医德教育的基础和保障。但是众多医务工作者都需要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度过更长的职业生涯,因此医院等医疗机构真实的实践环境,对学生的医德教育来说,会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公信力。然而,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高职医学学校跟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医德教育职责相互分离,二者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如果学校和医院能够联合起来,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医德和医术教育系统,那么我国高职护生医德教育的教育效果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高职护生医德教育的路径选择

加强与医德教育相关的课程设置

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数是医学知识、护理知识等专业课,导致重专业、轻道德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由于护生在校期间课程编排较满,因此专业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几乎占据了所有的课程安排,导致护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医德教育少之又少。因此可以在高职院校里进行课程设置改革,适当增加高职院校的医德方面的选修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课程,也可以通过播放医德相关的纪录片和电视节目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医德教育。此外,高职院校也要注意引导护生学习《国际护士守则》等文献资料,以此提高医学职业道德的理论教育。

2、医院和学校双重培养教育

由于医院等医疗机构是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医学生可以掌握更为扎实和真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因此为了提高医学生的医德教育,首先就需要为学生配备理论知识和道德品质都较为优秀的老师,这样长期来看,老师的言传身教,能够对众多医学生产生更好的正面影响。此外,也要在医院活动中加强对实习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例如:在医院定期开展范围较大的医德医风的教育活动中,要保证实习医学生的深入参与,以此最大程度保证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质量。

四、结束语

因为医学是一个较为严谨的学科,因此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医学技能和医德的培养相互结合起来,从而来促进对医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医学生在加强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也要具有良好的医德,这样才能将医学生更好的培养成医术和医德双重素养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医教协同发展,才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护生的培养质量。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五、参考文献

[1]邵路才,陈建松,孟德喜.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效果的评价[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10)

[2]曹廷礼.高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07)

[3]赵丁海,乔学斌.全科医生医学人文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

河南省卫计委教改项目:医教协同培养护生人文素养研究,(项目编号:Wjlx201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