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许晓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戴河疗养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疗法在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4年收治的100例由于气虚血瘀导致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种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肺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一般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中医活血化瘀疗法。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中医活血化瘀疗法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为73.33%;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0.00%;慢性心肺病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60.00%。可见三种疾病中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活血化瘀疗法对多种内科疾病具有较好疗效,应用范围广,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应用

从中医理论来说,血瘀证的始发原因可因寒、因热、因气、因血。以寒来说,《内经》记载,“血得温而行,逢寒则凝”,这种寒可是六淫之“外寒”,也可是阳虚之“内寒”,心、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等即属于“内寒”所致;以热来说,“热之为过,血为之凝滞”;以气来说,“气为血帅”,“血离其气,则血瘀积而不流”,但造成血瘀的气又可分为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以血来说,则又有血虚血瘀、出血血瘀、污秽性血瘀之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4年12月,选择我院2011~2014年收治的100例由于气虚血瘀导致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3岁。病种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肺病。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冠心病20例,慢性心肺病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详细检查,确定其符合中医活血化瘀治疗。对三种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组10例,对照组10例;慢性心肺病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各种疾病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治疗组:生黄芪30g,西洋参10g,党参20g,桃仁6g,红花10g,柴胡12g,木香6g,白岌9g,川芍6g,三七粉2g(冲服),鸡内金15g,当归15g,陈皮15g,黄连3g[1]。每天早晚温服,1剂/d,150ml/次。总疗程12w。对照组:使用胃复春片和三联疗法,总疗程12w。?

1.2.2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治疗组:当归12g,生地14g,桃仁12g,红花12g,枳壳12g,川芎12g,赤芍12g,柴胡14g,甘草6g,桔梗10g,川牛膝12g,补骨脂14g,玄胡12g[2]。2次/d,水煎服用该药。15d为1个疗程,一共服满2个疗程。对照组:使用西医的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消心痛、拜心同等。?

1.2.3慢性心肺病的治疗治疗组:党参20g,桃仁15g,川芎10g,当归10g,红花5g,赤芍药10g,陈皮10g,牡丹皮10g,根据患者症状加减[3]。中药汤剂口服,1剂/d。水煎服,服用3次/d。2w为1疗程。对照组基于西医常规治疗。?

1.3统计学分析采用美国SPSS13.0软件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中医活血化瘀疗法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为73.33%;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0.00%;慢性心肺病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60.00%。可见三种疾病中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瘀血症状,它既是机体的一种病理产物,也是引起其他疾病的病理因素,从病因分析不论寒热虚实都可以引起瘀血的发生,同时瘀血又会进一步加深加快疾病的发展。所以临床工作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也显得更为重要[2]。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其病因的多样性,所以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又要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细化治疗,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才是重中之重。根据许多医学专家的经验总结表明,活血化瘀法在不同病患案例中的运用都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反响很大,不论新病还是久病,一旦影响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就会导致瘀血的产生,而适当采取活血化瘀法,不仅能通畅血脉,调和气机,还能杜绝病邪在体内的积聚,从而防治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临床上治疗时,首先确定存在瘀血证,其次涉及到瘀血证的程度问题,活血化瘀中药按作用强弱可分为和血、活血与破血3大类,临床应据血瘀证的轻重程度,选择相适宜的活血化瘀中药,中医理论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瘀血证的成因有多种,所适用的药物也不尽相同,如气滞血瘀者应选用行气活血、化瘀通脉类药,体虚致瘀者应选用益气活血,养血化瘀类药,而血寒致瘀者则应选用温阳活血、温经化瘀类药等,通过辨证论治使其疗效得以完全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由于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属攻逐之品,较易耗伤机体正气,过量或长期使用易引起机体功能的衰退,同时现代医学也证明活血化瘀类中药能减弱机体的凝血机制,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因此长期或过量使用易引起皮下出血、过敏性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溃疡、出血等病史及过敏史,严格遵循说明书的用法用量和适应证范围,切不可盲目加大剂量、长期使用,且应避免同时与多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联用,必要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与血小板,防止出现出血性倾向[3]。作为临床用途极广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证明了中医理论在现代医学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均应努力把握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用药原则,密切关注类药物的自身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研究选择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肺病三种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三种疾病都与气血不畅有关,符合中医活血化瘀疗法的治疗原则。结果证明,中医活血化瘀疗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强.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J].医学信息,2013,(6):211-212.

[2]潘云超.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5,17(1):54-56.

[3]吴红丽.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价值分析[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6,31(8):99-100.

通讯作者:许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