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戏曲中的丑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1

浅论戏曲中的丑行

赵刚

一、关于丑行的分类

戏曲舞台上,根据剧情发展与角色表演的各种不同要求,丑行分类也各有不同。大体上说,按所扮人物的性格与身份、年龄等特点,可分为文丑、武丑和小丑三大类。文丑中又有袍带丑、官衣丑、方巾丑、纱帽丑等多种,武丑中也有武丑与小武丑两种,小丑中更有脏丑与俊丑之分。有些地方剧种的分工更为细腻。下面仅就前面所提的丑行三大类分别浅述。

1.文丑。文丑大体上是扮演纨绔子弟、浪荡公子、风趣小吏、穷秀才等一类人物。像《野猪林》中的陆谦,《奇冤义胆》里的仑娃,《屠夫状元》里的胡山,《回杯记》里的赵昂等,无不属于文丑扮演。这些人物有的是略通文墨、自命不凡,有的是倚仗权势横行霸道,也有的是一知半解却自作聪明,有的傻里傻气却心地善良。总而言之,文丑所扮演的人物,对事态事理多属于似懂非懂,因此言谈举止有时流露出些傻气、呆气、酸气、傲气、糊涂气等,而这又恰恰是引人捧腹或逗人喷饭的妙趣所在。生活中的人物千姿百态,因而文丑塑造的形象也不能一概而论,滑稽诙谐、幽默风趣等为文丑表演中的独特艺术共性,失去了这一艺术共性,也就失去了文丑应有的艺术特色。

2.武丑。武丑也叫“武小花脸”或“武三花脸”,此行当多以扮演机智勇敢、性格开朗、武艺出众、足谋善断一类的侠义英雄、江湖好汉,打家劫舍、能偷善盗的形象为主,像《三岔口》里的刘利华,《挡马》中的焦光普,《打瓜园》中的陶洪等,都是武丑行当应工。由于这个行当所扮演的多是侠客义士、草莽英雄之类的人物,因此演员除武工精湛、开打利落、身轻如燕、翻跃灵便外,念白还得口齿清亮、节奏鲜明,特别是还要会些表演的绝技,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表演境地,才能称得上一名出色的武丑演员。

3.小丑。小丑是戏曲舞台上扮演角色最早的一个艺术行当。如茶衣丑、姥姥丑、箭衣丑、罗帽丑等,无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穷的、富的、好人、坏人、聪明机智者、呆傻糊涂者、有才有智者、不学无术者、行侠仗义的、偷鸡摸狗的等等,都有用小丑行当扮演的。这个行当扮演的人物也是五花八门、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比如《柜中缘》中的淘气、《小放牛》中的牧童,以及琴童、书吏、太监、衙役、院子、小偷、媒婆、和尚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由于这个行当的表演灵活性较大,渗透性较强,有时要求演员需要具备“眉头一皱计上心头”、“戏不够小丑凑”等本领。

二、丑行绝非丑类

戏曲中的丑,以粉墨涂面,其形甚丑,这是少数人对丑行的偏见。如今社会上也有些人每每提到丑行,便与为非作歹等行为相提并论,认为这个行当所扮演的人物无非是些心地邪恶、面目丑陋之类的不屑之徒。其实这是误解。丑行无论如何不能等同于丑类。在戏曲传统作品中,有不少反面人物由丑行扮演,如《十五贯》中的娄阿鼠,《回杯记》中的赵昂等,但正面人物由丑行扮演的同样不少,如《女起解》中的崇公道,《审浩命》中的唐知县,《三岔口》中的刘利华,《奇冤仪胆》中的仑娃,这些风趣幽默、滑稽正直、聪明机智、乐观爽朗的善良人物,由丑行来扮演,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审美价值,远比其他行当扮演要突出和强烈得多。

评剧《徐九经升官记》中的徐九经,外貌确实其丑无比,眼斜、嘴歪、歪肩膀,走路一拐一拐的,实在有点丑态百出,然而其内心思想境界高尚,执法如山,刚正不阿,这个闪烁着精神火花的人物,又偏偏长着一副难看的形象。生活中美与丑本来就是对立的,而经过相互衬托,反倒使之统一,成为美好、可爱的艺术形象。

丑行无论扮演什么人物,表演什么思想,都得遵循戏曲美学法则。演员表演时也得运用美的语言、美的身段、美的表情等,去把其丑的内在灵魂展示于舞台,而不应照搬生活,以丑现丑。即便是严肃的主题,演员表演时也得遵照丑行艺术规律,以滑稽风趣等逗乐形式去表现,而不能放弃丑行固有的特色美。然而有些演员似乎不大懂得这一艺术规律,似乎无视丑行与丑类的本质区别,他们表演滑稽诙谐时,为了取得廉价的剧场效果,有时竟至俗不可耐,大洒狗血,在化妆上也以丑现丑,混淆丑行与丑类的根本界限,其做法实不可取。

责任编辑王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