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历史“生命”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营造历史“生命”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黄茂林

关键词:历史教学;“生命”课堂;思考与实践

营造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让历史课堂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笔者一直努力的方向。时代精神体现在民主、人本、探究、创新、开放、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营造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

一、营造民主式课堂氛围

营造历史“生命”课堂的前提是营造民主式的课堂氛围。过去都是教师高高在上,教师的话就是真理,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意志。这种师生关系的课堂,培养不出有探究和创新精神、有完善人格的人才,更多的是奴才式的唯唯诺诺,这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是完全脱节的,所以建立民主式的课堂是当务之急。建立起民主式的课堂,将对学生的政治人格、社会人格的形成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从民主式课堂走出来的学生,他们必将是国家和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中坚力量。也只有以民主式的课堂作为前提,其他的探究、创新教育才能真正实行。民主式课堂主要包括两方面:

1.师生平等。包括人格平等和学术平等。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在学术上要以真理的共同追求者而非先知的身份出现,这样师生平等才能真正实现。只有建立教学民主,实现师生间平等、和谐并且尊重学生人格,学生才敢大胆质疑、自主探索,才能把内心的疑问大胆提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打破学生心智枷锁的金钥匙”,民主式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流畅、创造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开发,这时的学生才真正体现其主体地位,教育也才最能奏效。比如尧、舜的“禅让”,我们一般人的理解就是由于人们道德高尚,风气比较民主。可是有学生提出猜想说“当时做首领十分辛苦,没什么好处,所以他们禅让”,面对这种“实用主义”思想,以往我们都会采取压制的手段,还会乘机对学生实行道德与情操教育。可是现在,我们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嗤之以鼻的话,何谈民主、平等?学生又怎么会大胆质疑?我们应做的是肯定他们,鼓励他们为自己的看法去探究,找出证据,做到人格与学术的平等。

2.人人平等。改变以往“培优转差”而忽视中间的做法,给每一个学生以真正的平等和民主,情感上热情关怀,学业上大胆激励,心理上耐心疏导,使其学有自信、学有所成。在课程评价上,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有的学生历史考试,成绩不理想,但他能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历史手抄报、历史漫画设计、仿制文物、社会调查等)表现突出的话,历史综合成绩也表现优良。

二、营造趣味性课堂

营造历史“生命”课堂的关键是营造趣味性课堂。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不及形象思维来得强,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历史对他们来说是门新课程,课堂教学更应注重形象性、趣味性。热爱是最好的教师,营造趣味性课堂,让趣味贯穿整个历史课堂,让学生在趣意盎然中真心爱上历史。在浓厚学习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主体意识会明显增强,探究的欲望在知识的创新中就能得到满足。

1.情境趣味化——历史的久远性,总让人有一种陌生感,如何把“历史”的距离拉近呢。方法之一就是让其情境再现。除了语言的描述外,可让学生进行历史人物的角色扮演,仿制历史文物等。如课本剧表演这种创设情境的形式就深受学生的欢迎,许多学生争着要进行表演。对仿制文物的兴趣也相当浓厚,让仿制的半地穴式、干栏式房屋做得有模有样。有条件时也可利用投影、录音、录像、微机的演示,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在历史情境氛围的熏染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活跃思维。又可通过实物复现情境,如文物、标本、模型、图片、照片、历史遗迹等。

2.问题趣味化——同样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问法,也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巧问问题,让其趣味化会,这让学生会更专注于该问题的解决。如在上第4课《破解彩陶之谜》时,笔者问学生有没在水井打过水,许多学生纷纷说有(我们的学生大多是农村的),然后问他们怎么打,当他们答出要拿着绳子用力甩几下才能让水桶装到水后,笔者让他们想想如果用“小口尖底瓶”去打水的话,情形会不会有变化呢,为什么?从现实生活到远古的联想,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讨论的热烈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3.概念趣味化——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的方式来表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要求区别神话、传说与史实三个概念。很多学生都对“传说”这个概念不太理解。如果让他们做个游戏:教师给第一个学生轻声说一句复杂点的话,让其也轻声往下传,当传到该组最后一位同学时,让他说说听到了什么,与教师原先说的内容一对比,有何异同。“传说”这个概念在有趣的游戏中立即可得理解。

4.记忆趣味化——许多学生喜欢上历史课,但害怕历史考试,主要原因就是历史内容难记。新课标虽然对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删除了许多,但基本知识还是得记的。如果记忆也能趣味化,则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历史。可以进行:知识接龙游戏——如朝代顺序及建立时间可通过接龙方式快速记住;编歌谣比赛——如学完一课或一单元,均可让学生自编歌谣来加以记忆,比赛谁或哪一组编得最贴切最好记;也可将整册或单元的人物及其事迹串连起来编一个有趣的故事等。总之,让记忆成为乐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法宝。

三、营造探究式课堂

1.质疑启动——新时代的初中生不仅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而且他们富于想象,常能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或者乐于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在探究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设疑、质疑、解疑。而新课标的要求中,最重要的不是教师如何设疑,而是学生懂不懂得质疑。因为善于质疑的学生比善于解疑的学生更富于创造力。所以,教师应注重如何启发学生去质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然后大家共同讨论解决。这种自主探究比被动探究更符合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在具体的操作中,可让学生扮演教材中某位历史人物,介绍完当时的相关情况后,让其他学生都来当记者,向这位同学发问;或者让各小组讨论某个章节,把所有疑难问题罗列出来然后进行重点讨论等,以主动质疑来启动探究。

2.体悟思路——引导学生对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理性的归纳和总结,从方法论的高度掌握质疑、破疑的方法,提高其认知的水平,从而使学习历史的能力逐步提高。

3.实践操作——每册书都有专门的探究课,七年级上册《了解身边的历史》一课,作为历史名城的惠州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探究对象,可让学生在周末和节假日深入历史遗址、民间、社区、机关等进行各方面的采访、探究。动手操作是实践性十分强的探究活动,如前面讲到的做“都江堰”模型的活动等。除了制作模型、仿制文物外,还可让学生动手制作历史专题手抄报等等。如讲了商朝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后,可让学生结合二者设计一个商朝的国徽。在思维的参与下,手脑并用、既劳力又劳心。通过实践活动可使历史知识形象化、感性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创设开放式课堂

营造历史“生命”课堂的灵魂是创设开放式课堂。现在是开放型的世界、开放型的社会、开放型的经济,教育也由原来的封闭、呆板、僵硬逐渐转向开放式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1.向学生的心灵开放——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做教师的,应该为每个同学提供成功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尤其是让所谓的差生、学困生也体验到成功,用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源动力。我们应当赞扬学生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爱护好他们要求上进而又脆弱的心灵,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获得社会性的发展。

2.心灵的交互开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群体的智慧、合作的方式和集体的创造力,相互启悟,交相开拓,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化为创造力。如让学生分组搜集历史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合作仿制历史文物、表演历史短剧等,可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3.向课外开放——课堂教学应体现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历史课要向图书馆、网络、历史、现实、未来扩展延伸。如资料检索、网上浏览、古迹考察、考古发掘、历史论文交流会、重大国际国内问题报告会、重大社会问题研讨会等可适时适量纳入其中,在广阔的时空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历史创造力。如前面讲到的走进社会了解惠州各方面历史的实践活动,就是典型的向课外开放的活动。

总之,营造历史“生命”课堂的前提是营造民主式的课堂氛围;营造历史“生命”课堂的关键是营造趣味性课堂;营造历史“生命”课堂的核心是营造探究式课堂;营造历史“生命”课堂的灵魂是创设开放式课堂。营造历史“生命”课堂,让民主氛围滋润心田,以趣味激发热情,以探究启迪灵性,拿方法画龙点睛,用开放横向拓展,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出21世纪的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中学5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