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分娩影响的研究

/ 2

心理干预对分娩影响的研究

郑军

郑军

(邢矿集团生活后勤分公司医疗卫生管理办公室054000)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83-02

正常分娩过程中,产妇大都会有着恐惧和焦虑的心态,而焦虑和恐惧等均可使产妇的疼痛值大大升高,增加分娩的痛苦,也增加了自然分娩的失败率。因此加强产妇心理干预护理,给予产妇心理上的安慰,感情上的支持,使产妇最大限度的调动自己的主动能动性、消除恐惧和焦虑、降低产妇分娩的疼痛,对于产妇自然分娩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效果。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这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所以将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月在我院产科待产的健康初产妇100例,年龄21-32岁,平均为25±2.5岁,孕38-42周分娩,平均39.1±1.22周,本组初产妇既往无不良孕产史,也无严重的妊娠以及内科的合并症。将100例初产妇在知情同意前提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1.2方法

对照组50例产妇按照产科一般护理常规待产分娩。干预组50例产妇在实行常规护理待产分娩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待产护理

主要待产护理内容有:对产妇进行胎心监测,观察其的生命体征;了解宫缩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和强度、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情况;记录羊水性状和破膜时间;保持孕产妇的外阴清洁;进行产妇的合理饮食护理。

1.2.2干预组待产过程实施心理干预

由产科工作5年以上的助产士,对研究对象分别在宫缩期、活跃期、第二第三产程实施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宫缩期心理干预:

第一:营造舒适温馨的产房环境;第二:对孕妇进行相关分娩知识宣教,以减轻焦虑;第三:让已经自然分娩的产妇现身说教,让待产孕妇从已自然分娩的产妇的亲身体验中进一步了解分娩知识和主动配合,以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待产孕妇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迎接产程。

孕产妇因个体耐受性不同宫缩导致的阵缩痛程度也有很大不同,护士应根据产妇个体的差异进行不同的干预方法[1]。对于宫缩明显,助产人员应指导产妇呼吸减痛法;在宫缩间歇期,助产人员尽可鼓励、安慰孕妇,增强其自然分娩的信心,同时指导增加高能量食物的摄入,以提升体力,促进自然分娩。

(2)活跃期心理干预:

首先采取一对一守护的方式,由助产人员或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安慰和鼓励。其次对孕妇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阵痛与产程进展的关系、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等,使其尽量放松、减轻心理紧张和焦虑情绪。同时,配合暗示疗法,唤醒其潜能,建立必胜信念,使其顺利度过分娩期。(3)第二、三产程中心理干预:

第二产程中,产妇阵痛较前减弱,情绪会稍稳定,这一阶段产妇的主要问题是不会配合宫缩用力[3]。这一期间首先助产人员通过鼓励,正确引导孕妇加强宫缩用力,可请家人(特别是配偶)到产房陪伴,安慰并鼓励临产妇。其次助产人员对一切突发状况要表现的沉着冷静,以免引起产妇的焦虑不安。最后一切可能造成产妇不良情绪的事情应在胎盘娩出子宫收缩良好后告知,避免发生产后出血。

1.3调查问卷评估

对研究对象采用SAS问卷[4]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两组对象的的焦虑分值。SAS是评定个体焦虑主观症状的测量工具,由20个自评项目组成,采用1~4级评分方法。情绪正常=SAS粗分<40;焦虑=SAS粗分≥40。分别在分娩前和分娩后5小时,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妇进行SAS问卷调查。

1.4观测指标

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SAS分值;两组研究对象的自然分娩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干预前后及两组干预后的SAS评分采用x-±S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两组自然分娩情况采用率进行描述,用检验进行比较。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SAS分值比较。(表1)

表1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SAS分值比较(n=50)

=6.45,P=0.011<0.05

从表4可以看出,干预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通过心理干预后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

3.讨论

3.1心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焦虑的影响分析

产妇心理干预前焦虑情绪普遍较高,本研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前焦虑评分均大于45分,为明显焦虑症状。而干预组在实行心理干预后焦虑评分37.17±2.22分,干预组干预后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7,P<0.001。且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焦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6,P<0.001。说明,心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产妇分娩的焦虑情绪。

通过心理鼓励和暗示等增强产妇分娩的自信心,使孕妇能够顺利生产。有研究指出,产妇分娩的疼痛与其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焦虑、恐惧(怕手术、怕痛、怕失血)、疲惫及周围环境不良的刺激(如工作人员的有害语言、其他产妇的呼叫声和不良态度)都能够降低产妇的顺产信心,加剧了产妇对疼痛的敏感性,这种不良情绪能够促进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使宫缩不协调,阻碍产程进展,增加难产机会[5]。而适时的心理干预则可以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减少体内儿茶酚胺、可的松的分泌,消除子宫收缩过强或子宫收缩乏力,同时可调整非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至正常状态[1]。

3.2心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在宫缩期为孕妇营造舒适温馨的产房环境,对孕妇进行相关分娩知识宣教,可减轻焦虑,使待产孕妇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迎接产程。在活跃期让助产人员一对一守护,由助产人员或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安慰和鼓励,配合暗示疗法,唤醒其潜能,可帮助孕妇建立必胜信念,促进自然分娩。在第二产程中,助产人员通过鼓励,正确引导孕妇加强宫缩用力,同时请家人(特别是配偶)到产房陪伴,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从而最终自然娩出宝宝。

本研究发现干预组在心理干预后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通过心理干预后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