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ICU监护的临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ICU监护的临床护理分析

徐玉程

徐玉程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ICU一区511518)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ICU监护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精心的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39例患者术后顺利转出ICU,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给予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心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ICU护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272-02

后天性心脏瓣膜病变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之一,由于风湿热所致的瓣膜病约占我国心脏外科病人的30%,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通过置换受损的瓣膜,恢复瓣膜启闭功能,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心脏手术复杂,危险性大,并发症多,术后须返ICU监护治疗,本文就我科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ICU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29~74岁,平均50.23岁。均在气管内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三尖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5例。40例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5-146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19-292min。患者术后因严重心力衰竭死亡1例,死亡率为2.5%,其余39例均平稳转出ICU,痊愈率为97.5%,ICU住院时间2~7天,平均2.5天。

2护理干预

2.1循环系统的护理

2.1.1心率、心律监测

瓣膜置换术后因心肌水肿,传导束受损,常引起术后心率偏慢[2]。术后给予心电监护仪监护,持续观察心率变化,维持心率波动在80~100次/min,当心率>130次/min或<60次/min,则可影响心排出量,给予纠正[3]。当心率低于60次/min时,可用微泵静脉注入异丙肾上腺素维持。瓣膜置换术后心律失常达60%,且多发生于术后48h以内,术后注意心律失常的监测。本组发生室性早搏7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术后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患者临床表现,当心电图出现典型变化或患者突然感到心悸,应立即对症处理。出现频发室性早搏者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推注,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者给予胺碘酮静脉推注,同时严密监测血钾浓度和酸碱平衡。低血钾极易诱发心律失常,尤其室性心律失常,导致室颤,所以术后早期应重视静脉补充血钾积极预防血钾紊乱,一般保持K+浓度在4.5~5.0mmol/L之间。

2.1.2血压监测

术后患者血压变化快,应严密监测,使其维持在适当的水平,不可过高、过低,以维持在患者基础血压的水平为宜[4]。动脉测压所测得的压力比袖带式间接测压更为准确,而且可以连续观察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数值。本组动脉测压全部经桡动脉插管测量,每30~60min记录一次。用微量泵控制血管活性药物输入,一般用量为多巴胺3~5μg/(kg.min)以增加心肌收缩力,硝普钠0.5~4μg/(kg.min)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宜控制平均动脉压9.3~12kPa(70~90mmHg),并保持平稳。在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时速度要快,以免引起血压的变化,影响心功能,注意不可直接推注。若大剂量用药时,提前将药配好,以便随时更换,不可与其他药物共用一个通道[5]。

2.1.3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CVP是反映右心房充盈压和血容量的客观指标,有助于调节补液速度和估计血容量。术后每30~60分钟测量并记录CVP一次,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功能差的患者CVP一般较高,测CVP时要注意准确测量零点位置;应在患者安静10~15分钟后测量;保持测压通道通畅,避免阻塞;测压通路不能输入或滴注升压药、血管扩张剂等,以免测压时药物输入中断或过快引起病情变化。正确的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的数值使保持在10~15cmH2O范围内。

2.2呼吸系统的护理

为改善氧合,减少呼吸肌做功,降低肺血管阻力,促进心功能恢复,心脏术后病人常规采用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功能。正确掌握撤机时机,拔除气管插管后立即进行氧气雾化吸入,减轻喉头水肿,降低痰液的粘稠度,指导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本组40例患者中呼吸机辅助呼吸最长40h,最短7h,平均14.3h。

2.3肾功能监测

术后24h持续留置尿管,每小时记录一次尿量,维持尿量1ml/(kg.h),尿量减少时及时找出原因并对症处理,注意尿液颜色的改变,发生血红蛋白尿,予高渗性利尿或静脉滴注4%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2.4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护理

心包、纵膈引流管接水封瓶常规予低负压吸引,术后每15~30分钟挤压心包、纵膈引流管一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待引流量平稳后逐渐减少挤压次数,若引流量每小时在100ml以上,持续3h且心率增快、尿量减少、血压降低、CVP升高等症状时,应警惕心包填塞的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一旦确定有心包填塞、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均应立即做好手术室开胸止血的准备。

3讨论

人工瓣膜置换术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由于长时间体外循环.创伤性大且病人术前营养差,免疫力低下,因此术后进入ICU监护,对病人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将术后ICU的重点护理干预贯穿至整个治疗过程中,40例患者痊愈出院率达到97.5%。综上所述,给予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心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春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116例术后护理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06,06(23):986-988.

[2]郭俊萍.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1,06(24):3907-3908.

[3]黄艳青,李燕飞.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04:595-596

[4]王秀华.人工瓣膜置换术116例术后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4,44(20):44-45

[5]孟凡芝.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2,34(6):45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