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活动教学实施策略与方式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思想品德活动教学实施策略与方式方法研究

张庆玲

张庆玲(山东莒县阎庄镇中心初级中学276535)

一、开展活动教学的必要性

1、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据此精神,新版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新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活动教学方案。

2、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初中学生的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弱,他们富有热情,情感体验易受外因影响,尤其是在一定的活动之中情绪易受感染。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兴趣在他们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青少年往往对兴趣的东西能过目不忘,而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却即使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此,新的思想品德课设置了种种活动,目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新课程很强调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学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等,而无论是哪种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只有创设各种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从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活动教学的优势:

1、活动教学形式活泼,学生乐于接受。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兴趣”成了焦点,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设计和展开教学活动。一堂好的课往往是教师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活动教学使过去令学生乏味的课堂变成学生喜爱的充满欢声笑语的天堂。

2、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实践探究、表演体验、谈话辩论、写作总结等,这些活动能面向全体学生,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挖掘潜力,张扬个性。

3、活动教学过程突出探究,让学生大胆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在进行“追寻高雅生活”教学时,笔者设计了“讨论角”这一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先通过学生表演同龄人小佳热衷于玩电脑游戏而吵着让妈妈买电脑这一事件,然后提出问题:小佳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让学生体验、讨论、探究得出“正确运用好奇和从众心理是追寻高雅生活的起点。”

4、活动教学内容开放性强,给学生设置了更多的思考研究的空间,有利于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用智慧保护自己”时,笔者设置了“遭受火灾时,我会┈”,让四人小组讨论探究自救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发言,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锻炼了学生的自救能力。

三、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

1、互助合作模式。

学生互助合作模式是指学生以小组为活动单位进行学习,互助合作、一起讨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活动的目的在于创设学生之间和谐、互助的学习气氛,满足学生展示自己能力和获得自尊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平时教学中用得最多,操作最为简单,也最有实效。例如:李荣华老师在上《感悟青春》这节课时,讲到“青春烦恼”时,归纳为三种,要求学生分成三组讨论,学生自由参与最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讨论气氛热烈,各抒己见,相互肯定好的说法,否定不合理的说法,学生在争论中,讨论中对青春期的烦恼有了正确的认识,我认为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这比老师简单的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2、情境性模式。

情境性模式是指教师利用能引起学生知识、情感、行为变化的自然、社会现象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以达到知、情、行最佳统一效果的一种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形式多样,如演小品、讲故事、诗朗诵、即兴辩论等,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例如:胡维雄老师、袁群老师在上《丰富多样的情绪》这课时,他们都采用了这种活动模式,胡老师先是创设情景,“期待已久的运动会刚要开始,且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然后要求学生上台表演当时的情绪,学生们争先恐后,兴致勃勃,惟妙惟肖的表演着,当然,不同的学生情绪表现肯定不一样,由此师生共同归纳出“情绪与一个人的态度紧密相连,所以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袁群老师在讲到喜、怒、哀、惧四种情绪时,先是要求学生画一画面部表情,然后对照画像上台表演,运用这种活动模式能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这样学生在生动、形象、活泼的情境中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专题探究模式。

这种活动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在课堂上安排一个主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活动达到长知识、促能力的目的。现在的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安排有一个主题探究活动,例如,初一上册安排了“设计班徽”、“畅言青春”的朗诵和演讲比赛、办“生活情趣小报”、编辑《初中生自我防护手册》等专题活动。

4、社会实践模式。

社会实践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园外的领域安排一个主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达到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和陶冶情感的目的。例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采访等形式,这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活动教学的方法

由于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因而其开展方式也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从活动范围看,可以划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

1.课内活动的主要形式。(1)时政演讲。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用三至五分钟左右时间,由学生轮流上台宣讲时政要闻,然后由学生或教师进行点评。此项活动贵在坚持,可适时提升对学生的宣讲、点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和分析能力。(2)主题辩论。开展辩论,要求恰当运用知识,科学分析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队精神。(3)角色扮演。依据一定学习内容,设置情景,模拟现实,围绕某一具体问题,由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开展课本剧与小品演出活动。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观看并思考课本剧和小品的内容寓意,从中得到启迪。

2.课外活动基本形式。(1)社会调查。帮助学生组织起来,组成活动小组,走出课堂,开展专题调查,其一般程序有:定题;选点;拟纲;分工;调研;总结;成文;交流;评价。社会调查,是中学生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增长才干的最佳途径之一。(2)参观考察。从实际出发,配合一定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博物馆等地参观考察。此项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入社会,不忘历史,了解自然,热爱家乡;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3)社区服务。利用一定课时或节假日期间,组织学生专门到有关社区开展义务服务或义务劳动,能有力地帮助学生形成关爱社会、关怀他人的优良品质,形成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总之,活动教学必须坚持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一方面,设计实践探究、表演体验、谈话辩论、写作总结等种种活动进行教学,为实现内容活动化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夯实、扩展、提升经过学生思考、体验、感悟形成的理性认识,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导之以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