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作用和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缬沙坦对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作用和影响

蔚泓

蔚泓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841001)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对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79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对照组39例。实验组给予缬沙坦干预,观察缬沙坦对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试验组3个月后Pd、Pmax明显减小,AF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结论缬沙坦可减小Pd、Pmax,同时可部分预防AF的发生。

【关键词】心房颤动缬沙坦心电图P波离散度

【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139-01

随着心房颤动(AF)成为心脏电生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近期对其发生的预测指标亦发生了较多探讨。有报道AF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较窦性心律者增大[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够减轻心房电重构,减少复律后AF的发生,但血管紧张素II(ATII)受体拮抗剂(ARB)对Pd和Pmax是否有影响目前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初步观察了解缬沙坦(怡方)对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AF患者Pd、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来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病人79例,男49例,女30例,年龄25~78岁,平均(62.3±19.7)岁,均为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AF患者,其中高血压心脏病29例,冠心病心绞痛27例,心肌梗死13例,风湿性心瓣膜病10例。见表1.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除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外加服缬沙坦(怡方),每次80mg,每日1次;对照组39例,仅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药物。

表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例)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

高血压心脏病1514

心绞痛1314

心肌梗死76

心脏瓣膜病55

1.2方法记录12导联常规心电图(ECG),走纸速度50mm/s,增益为20mm/mV,每个导联记录不少于5个窦性P波。采用手工目测法测量各导联P波的时间值,测量导联在6个以上,均包括II及VI导联,每个导联测量3个基线稳定的窦性P波,取其时限的平均值,所测的P波最大时限为Pmax,最小时限为Pmin,Pd=Pmax-Pmin。P波测量的起点为其与等电位线交界处的外侧,其终点为P波与P-R段交界处的内侧。上述入选的研究对象服用缬沙坦(怡方)前、3个月后分别描记ECG进行Pd测定;对3个月内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的AF次数进行记录。

1.3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记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3个月前、后Pmax及Pd的变化3个月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Pmax及Pd的变化的比较见表2。

表2两组Pmax及Pd的变化(-x±s)

组别Pmax(ms)Pd(ms)

3个月前3个月后3个月前3个月后

试验组96.67±15.7187.89±9.31△45.21±10.1337.24±6.25△

对照组94.41±13.7993.78±14.1643.75±9.3742.93±9.41

注:试验组3个月前、后Pmax及Pd的比较,△P<0.05

2.23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AF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试验组与对照组AF发生率

组别AF的发生次数每例平均发生AF的概率

试验组641.6△

对照组1623.07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3.1Pd的定义及其临床意义Pd是指同步记录十二导联ECG中不同导联测定的Pmax与Pmin的差值,是近年来提出的反映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活动的新概念[2]。已有研究表明Pd是预测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尤其特发性AF的一个体表ECG指标。Dilaveris等[3]在研究中选出60例特发性AF患者和4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以Pd≥40ms为标准,预测AF的灵敏度83%,特异性85%。郭鸿继[4]亦得到相近的研究结果,他同样以Pd≥40ms为标准,预测AF的灵敏度81%,特异性80%。本研究的选择对象均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现ARBII干预后Pd及Pmax明显缩短者其AF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与前述学者们的研究结果一致,反过来亦证实了Pd及Pmax可以作为预测AF发生的ECG指标。

3.2ARB引起Pd、Pmax缩短及降低AF发生的可能机制本研究证实ARB可降低AF的发生,与Maggloni等[5]的研究结果相吻合,那么ARB以何种机制引起Pd、Pmax缩短及降低AF的发生呢?血管紧张素II(ATII)是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肽,其生物学作用是通过AT1和AT2受体介导的。AT1受体的激活可引起心肌肥厚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积聚,影响心房的收缩功能,而AT2受体的激活则抑制增殖过程。AF时AT2增加,通过AT1受体的介导促进心房肌肥厚、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积聚及心房纤维化,达到改变心房正常的传导功能和心房有效不应期,即导致心房电重构[6]。试验资料表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药物能调节产生AF时的心房结构及电重构。RAAS抑制剂能减少心房内胶原沉积,限制心房活动的不均一性与活动延迟。而心房内胶原沉积,心房活动的不均一性与活动延迟是AF发生与持续的促成因素。ARB可以抑制AT2的生成,减轻AF导致的心房电重构和相对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所以AF的发生率降低。Pmax代表心房复极的最长时间,Pd反映的是心房复极的不均一性,它们与心房内传导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因为ARB可以部分抑制或逆转心房电重构,改善心房肌的传导功能,所以会缩短心房的复极时间及减轻复极的不均一性,导致Pd和Pmax减小。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ARB可减少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者Pd、Pmax,同时可部分预防AF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申万文.P波离散度检测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17(12):574-575.

[2]PapageorgiouP,MonahanK,BoyleNG,etal.Site-dependentinera-atrialconductiondelay.Circulation,1996,94:384-389.

[3]DilaverisPE,GialafosEJ,SiderrisSK,etal.Simpleelectrocardio-graphicmakersforthepredictionofpa-roxysmalidiopathicatrialfibrillation.AmHeart[J],1998,135:733-738.

[4]郭鸿继.P波离散度.临床心电学杂志,1999,8(3):189-192.

[5]MaggloniAP,LatiniR,CarsonPE,etal.ARBcandecreaseheartfail-urecombinedwithAF.AmHeartJ,2005,149:548-557.

[6]KaretiKR,ChiongJR,HsuSS,etal.EffectsofangiotenistIItype1receptorantagonistonelectricalandstructuralremodelinginatrialfi-brillation[J]CardFail,2005,11:16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