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积极适应电力能源发展新形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企业发展积极适应电力能源发展新形势

任志新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70)

摘要: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对电力能源行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重点协调传统能源、新能源和电网发展之间的关系。企业自身发展应该打造自身核心优势,抓紧清洁高效能源的发展新机遇。

关键词:煤电产能、清洁能源、电能替代

1政府报告对电力能源行业的表述

1.1重点提及电力行业政策。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下调用电价格等举措,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推广能源替代。

1.2对清洁能源寄予厚望。

在报告中,“能源”一词总体上被提到5次。其中三次为“清洁能源”,一次为“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

2报告作出产业调整的背景分析

当前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三大难题时,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电力能源作为一种公共产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实现能源供给改革和能源消费引导。

2.1煤电面临产能过剩风险。

根据《2016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煤电2016年装机容量9.4万千瓦,发电量3.9万亿千瓦时,相比于十三五规划里的5年2000万瓦也是超预期的推进。2016年我国火电机组的小时利用率为4165小时,继续负增长,投资数据却连续两年拔高。当前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正在加大。

2.2电力能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016年底全国风电装机1.49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0.77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位,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从2010年的27%提高到2016年的36%。

2.3清洁能源面临发展瓶颈

全国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当前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尚未有效落实,电力系统整体效率有待提高,调度运行和调峰成本补偿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可再生能源与煤电、气电、核电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

2.4电力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与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等方面的“革命”相比,能源体制革命无疑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判断能源革命成败与否的标准。

3电力能源行业发展调整要求

3.1改善电力结构,实现传统能源、清洁能源。

我国原来的电力结构是以火电、水电和少量核电构成,现在随着新能源的加入及大力发展,使得我国电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深刻认识这种结构变化对能源电力行业带来的影响。

3.1.1煤电发展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新要求。

风光新能源具有间歇性、季节性,而且与需求侧不对称,煤电需要承担“让路”和“兜底”的双重责任。在电厂的生命周期之内,每一个百分点的能效提升都意味着将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约两个百分点,同时也意味着运营成本的节约。需要火电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更安全、更可靠,而且要更清洁、更高效、更灵活。

3.1.2完善清洁能源补偿机制,减少资源浪费。

国家继续强化风电和光伏最低保障利用小时数考核和审批,落实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金,落实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和绿色电力证书的交易机制。

3.1.3推广燃气发电,化解燃料运营成本。

燃气发电是稳定、高效的的分布式供能方式。国内大部分燃机处于年利用小时数不足,且绝大部分是日开夜停的调峰模式。不但运行经济性差,更影响机组的使用寿命。燃气发电还面临天然气供应短缺,成本较高。

3.1.4核电重启面临发展机遇和难题。

随着核电重启和装机扩容将对能源结构、环境效益产生积极影响,也给核电上下游产业链带来投资机会。核电运行产生的乏燃料处理环节,面临耗费巨额成本,处理场地超期服役,必须坚持谁建设谁处理的原则。

3.2发展智能电网,发展特高压优化能源外送和消纳。

能源互联网是以电网智能化为基础,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在能源供给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可有效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在能源需求侧,依托坚强智能电网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电能替代。

3.3积极推广电能替代战略。

当前我国电煤比重与电气化水平偏低,大量的散烧煤与燃油消费是造成严重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水火置换,需要环保、补贴、优惠等手段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促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

3.4推广城镇新型绿色能源规划建设。

优化城市能源布局规划,建设以电为中心的城市各类能源互联互通、综合利用、优化共享平台,有效推动城市能源消费向绿色低碳发展。比如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区,广州大学城燃气分布式电站、天津华苑产业园区燃气分布式电站。

3.5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国家有关部门要完善规则细则,在有序中放开,在竞争中促进电力科技进步和节能减排水平,提高能源资源整体配置效率和效益,真正构建一个公平有序、良性发展、多方受益、健康可持续的电力市场。

3.6放开电力能源投资和价格。

目前能源体制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需要改变行政审批制为特征的能源项目管理模式,部分能源行业还存在严重垄断现象。应当放宽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参与。

4调整制定企业今后工作思路

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今后的工作思路要求提升煤电效能,拓展清洁能源行业,加强环保技术开发,形成产业增值能力,实现综合效益。

4.1贯彻政府煤电停缓建工作要求,做好相关协调工作。

4.1.1做好项目停工封存移交措施,同时做好已完工项目的验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4.1.2根据区域消费市场需求,积极落实停缓建项目的配套设计改造和申报。

4.2加强清洁能源项目、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

4.2.1大力推进在建风电、光伏、燃气发电项目的建设,尽快投产。

4.2.2加强项目前期开发,联合设计单位和供应商优化设计,通过系统智能化适应电网高质量电源要求。

4.2.3探索和引进社会多方投资能源开发运营,包括居民屋顶光伏项目。

4.3适应电力消费调整升级,开拓新的消费领域。

4.3.1积极推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二拖一”燃气发电、热电联产供热建设,满足消费者生活热水、供暖需求。

4.3.2积极推广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落地运营。

4.4增强海上风电的开发和建设能力。

4.4.1加强与科研院校完善海上风电基础和塔筒的研究实验,满足国内沿海不同海洋环境和地质条件的要求。

4.4.2继续保持与国外单位技术交流合作,形成成熟的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提升风机和升压站的安装、海底电缆的敷设等海上施工能力建设。

4.5抓紧当前燃煤电厂环保和效能改造机遇。

4.5.1推进燃煤电厂封闭煤场和智能堆取料机和输送系统智能环保升级改造。

4.5.2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研究电厂脱硫脱硝脱尘改造,噪声治理系统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4.5.3继续积极推广生产班组技能比武,充分利用智能手段,降低煤耗。

4.6增强燃汽轮机生产研发,降低气源运营维护成本。

4.6.1加强与国外公司的积极合作,继续研发定型后投产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配件自给率,同时组建和培训高标准的运营维护队伍,努力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4.6.2继续拓展国外稳定的气源,满足系统内新增燃气机组、京津冀区域燃煤替代增量需求,提升液化天然气的运输、仓储运营效率,降低用气成本。

4.7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

继续千万吨级煤炭清洁高效循环利用、短流程煤制油等煤化工工程系统的研发,总结推广生态化工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开展项目储备工作。

4.8响应用电价格机制改革。

积极推进建立当地售电公司,开发直购电客户市场,切实降低用电成本。

参考文献:

[1]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周梦鸽.GE成立全球燃煤创新中心助力燃煤电厂节能减排.中国经济新闻.2017.3.10.

[3]魏或.天津应打造成为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地的重要枢纽.天津日报.20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