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培门冬酰胺酶治疗不良反应和防治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培门冬酰胺酶治疗不良反应和防治探析

郭红霞

郭红霞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415000)

【摘要】目的对培门冬酰胺酶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治疗时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和不良反应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86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者,对照组患儿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观察组接受培门冬酰胺酶治疗,对这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8%,观察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过敏反应、凝血异常、高血糖、胃肠道反应等。结论培门冬酰胺酶在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治疗时可以有效避免患儿对左旋门冬酰胺酶过敏,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关键词】培门冬酰胺酶左旋门冬酰胺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213-01

临床上应用的左旋门冬酰胺酶属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方案的主要药物,然而该类药物容易引发不良反应,以过敏、凝血异常、胰腺毒性以及胃肠道反应为主[1]。近几年培门冬酰胺酶问世,其能够减少免疫原性病是血浆半衰期延长,目前关于培门冬酰胺酶不良反应还不是十分明确,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培门冬酰胺酶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治疗时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86例不同治疗方案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抽取其中的8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按照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和观察后,每组43例,在对照组中包括有男28例,女15例,年龄9个月-12岁,平均(7.1±1.3)岁;观察组中包括有男29例,女14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6.9±1.2)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比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化疗方案实施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展开对比分析。

1.2.2治疗方法

对照组: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观察组:培门冬酰胺酶治疗。本组患儿共接受培门冬酰胺酶治疗45个疗程,剂量为2500u/m2,肌注给药,分两次注射,一次首先注射一半的剂量,在30分钟后若是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则注射另一半剂量[2]。

1.3不良反应观察与防治措施

在对患儿实施化疗前对凝血功能、血以及尿淀粉酶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肝功能等进行检查,在完成治疗后或者是患者出现异常表现时再次展开相应检查,在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不良反应干预措施[3]:在患者床边备有心电监护、肾上腺素、甲基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抢救设备和药品,对患者展开相关指标检查,在出现异常后及时血浆、低分子肝素等进行纠正;在患者接受化疗前应进行低脂饮食干预,对血糖、尿和血淀粉酶水平以及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若是出现异常及时展开护肝处理;在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后及时应用止吐药物。

1.4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对比中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发现,在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8%,观察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统计[n(%)]

3讨论

临床上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肿瘤的主要原则为利用促进门冬酰胺分解成门冬氨酸和氨,进而使门冬酰胺浓度得以降低,使依赖门冬酰胺的肿瘤细胞增殖因此而受到抑制,阻碍肿瘤细胞DNA、RNA的合成,造成肿瘤细胞死亡[4]。近几年临床上应用的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会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针对出现左旋门冬酰胺酶过敏者实施培门冬酰胺酶方案进行治疗,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培门冬酰胺酶引起不良反应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无明显差异,尽管可将其作为左旋门冬酰胺酶过敏者临床治疗的另外一种选择,但是依旧可引起诸多的不良反应,临床应对其给予重视,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在实施化疗方案的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不良反应预防,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改善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的痛苦[5]。

参考文献

[1]方建培,罗学群,屠立明,等.GZ-200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方案治疗非高危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中心协作临床研究[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1,16(02):60-65.

[2]刘芳,邹尧,张丽,等.培门冬酶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远期疗效[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0,15(06):254-257.

[3]魏筱华,郑雪莲,邹德琴,等.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相关性探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11(01):178-179.

[4]王岳,李学荣,仲任,等.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不良反应观察(英文)[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3(14):76-77.

[5]郭彩丽.培门冬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1,19(0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