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导管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观察

王继光杨彦林李华王树平付广印

王继光杨彦林李华王树平付广印

(哈里逊国际和平医院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目的:观察导管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14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导管灌注溶栓术,观察组给予导管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双侧下肢血管周径,比较两组尿激酶使用量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健、患肢周径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尿激酶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管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有助于提高溶栓效率,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机械碎栓

【中图分类号】R364.15【文章标识码】A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LEDVT)是临床常见的外周静脉阻塞性疾病,如处理不当可引发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严重者可因肺栓塞(PE)死亡。深静脉置管溶栓是目前治疗LEDVT的有效方法【1】。随着腔内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LEDVT的介入方法也不断进步,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使用导管溶栓联合血栓碎吸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2年6-2014年12本院收治的急性LEDVT患者142例,入选者均因下肢明显肿胀、疼痛、腓肠肌压痛及活动受限就诊,术前均经血管彩超及深静脉顺行造影予以确诊;其中男86例,女56例;年龄34-76岁,平均(53.26±10.85)岁;病程6h-14d,平均(7.21±2.73)d。左下肢89例,右下肢53例;有外伤、手术、长期卧床等明确的致病原因者112例,致病原因不明确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溶栓前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穿刺健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可回收性滤器,在B超引导下插入4FCobra导管选择性造影,了解腘静脉至下腔静脉有无畸形、血栓部位、血栓范围等。

1.2.2溶栓治疗

对照组在B超引导下置入AngioDynamic(美国)公司生产的Unifuse溶栓导管,妥善固定后开始溶栓治疗。将溶栓导管连接输液泵,持续泵入尿激酶(3-4)万U/h。溶栓术后每间隔1天各行深静脉造影一次,观察血栓溶解情况,调整溶栓导管位置,并判断是否停止溶栓治疗。

观察组先使用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从健侧股静脉导管鞘中插入4FCobra导管,并沿导丝置入患侧髂总静脉内、通过阻塞段进入患侧无血栓端;DSA监视下以导丝为坐标,顺行穿刺患侧股静脉中上段或无血栓的股浅静脉;到达目标后交换长260cm、0.035英寸的超滑工作导丝,沿导丝插入12~14F鞘管至血栓处,用60ml注射器手动负压抽吸血栓,同时旋转溶栓导管,遇到静脉瓣时用导丝穿过瓣膜后继续旋转导管碎栓。反复抽吸、直至全段血管完全开通后在负压状态下连同导丝、鞘管一起抽出体外。最后置入Unifuse溶栓导管开始溶栓治疗。

1.2.3术后处理

术后血栓完全清除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肝素800~1000U/h,持续48h静脉泵入,检测国际正常化比值(INR)在2.0-3.0时停止低分子肝素;出院前及出院后6-12个月持续口服华法林1.25~5.00mg/d,术后指导患者长期受压弹力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健患肢周径、尿激酶用量、治疗时间及血栓复发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健患肢周径、尿激酶用量、治疗时间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复发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患肢周径差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健、患肢周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降低,观察组健、患肢周径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健、患肢周径差值比较(±s)

3讨论

抗凝和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根本途径,但不能迅速清除血栓,特别是存在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Cockett综合征伴LEDVT患者,单纯溶栓效果欠佳,还可引起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导致肺栓塞(PE)发生的风险[2]。血管介入治疗通过血管腔内直接溶栓、碎栓,能有效快速清除血栓,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目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最佳选择。

LEDVT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与血栓的解剖分布部位密切相关,介入技术方法也因人而异。官云彪等[3]指出,在机械性血栓碎吸后根据静脉造影结果实施抗凝及溶栓治疗LEDVT效果更好。Pollack等[4]认为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前应放置滤器保护,避免溶栓时血栓崩解,诱发血栓脱落及致死性肺梗死。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可回收性的下腔静脉滤器,尤其适用于高龄、长期卧床及反复发作的LEDVT患者。

导管溶栓联合碎栓数治疗LEDVT,介入血栓抽吸可以迅速清除主干静脉内的血栓,使血管重新开放,有效改善肢体远端的高压状态,消除下肢末梢肌肉水肿【5】;导丝碎栓(导管溶栓)还可避免或减少静脉瓣膜损伤及粘连,避免血栓后综合征及PE的发生;机械性碎栓治疗清除血栓速度快、效果好,能减少溶栓剂尿激酶的用量[6]。阻塞的血管开通后能迅速解除下肢的淤血导致的胀痛,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了住院时间。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健、患肢周径差值均较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术中尿激酶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但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长期效果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介入学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栓[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7):505-510.

[2]朱亮,张希全,孙业全,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介入治疗疗效评价[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8):570-575

[3]官云彪,陈幸生,周亚东,等.猪尾巴导管碎栓联合灌注溶栓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左下肢中央型深静脉血栓[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01):9-12.

[4]PollackCV.Advancedmanagementofacuteiliofemoraldeepvenousthrombosis:emergencydepartmentandbeyond.AnnEmergMed,2011,57(6):590-599.

[5]周兴立,郭曙光,方伟,等.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2):2258-2260.

[6]庄乃君,陈国平,顾建平,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解剖分布与抗凝、溶栓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比较栓[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2):1194-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