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姜志

姜志(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教育中心山东泰安271024)

摘要: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不断深入,许多职业院校都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从教学理念的树立、一体化双师队伍的打造、校本教材的设计开发、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改革,以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更多地培养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一、一体化教学的背景

所谓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速率已经远远超过了职业教育训练的发展速率,也就是职业教育训练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职业学校不能及时、快速地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这种反差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职业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人才,就必须采取一体化教学。

二、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三、构建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在推进一体化教学方面的具体做法是:

1.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牵扯面很广,绝不是几个人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将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一方面,一体化教学的阻力主要来自教师长期以来养成的教学习惯;另外,学生本身对一体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十分关键的。为此,在教师层面,我校首先展开了一体化教学的座谈会、研讨会,充分认识到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层面,在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通过就业形式教育、企业信息反馈、历届毕业生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明白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2.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使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先进教学理念,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我校积极调整办学思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综合实训场所,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

3.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我校采取理论教师下工厂企业工作、实习教师理论进修的方法,大力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先后有八人进修研究生,有六十多名骨干教师利用暑假到企业亲身体验。学校采取优化师资配置,将专业教师充实到实习教学中去,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让教师了解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我们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把教师分成多个子模块组,要求教师首先做到模块式“一体化”,原则上是“师傅型教师+理论教师或业务骨干教师+青年教师”。

4.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大纲、计划和校本教材

过去,职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而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资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我校教师便积极探索,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就自己制定,没有教材就自己编写,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定位,编写适合职业中学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创建了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我们提倡“先讲义,后教材,成熟一门,编写一门”的教材建设方法,努力探索校本教材编写的新途径。

5.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

一体化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单靠先进的设备和教师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学校非常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制度,并通过学生、教师及其他有关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