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务人员手部卫生消毒习惯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社区医务人员手部卫生消毒习惯调查

沈爱悦孙梅梅田霞李劲松刘琴

沈爱悦孙梅梅田霞李劲松刘琴(上海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00)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0-0384-01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采用现场观察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结果观察医务人员142人,应执行手卫生次数1500次,实际执行手卫生次数为632次,手卫生执行率为42.13%。结论社区医务人员对手卫生执行率较差,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关键词】社区医务人员手部卫生依从性消毒

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治疗操作时,会直接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品或病人,在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中,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据报道,通过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1]。为了预防交叉感染,医务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手的消毒,《消毒技术规范》[2]中对洗手的指证、步骤、方法、监测等要求作了相关的规定。然而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洗手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在工作中的洗手方法、时间、频度各不相同。为全面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对手卫生执行情况,2009年8月~12月我们对142名社区医务人员进行了手卫生依从性情况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观察全院医务人员142名,其中临床医师55名、护士54名、检验11名、其它人员22名。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录入和现场观察法。

1.3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均由两位录入员分别录入,最后经第三人逐一检查核对。统计分析包括:连续性变量描述性统计(均数、标准差、中位数等);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和行列表卡方检验。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142人中以女性居多,112人,占78.87%;30岁以下78人、占54.93%,30岁-39岁33人,占23.24%,40岁-49岁26人,占18.31%,50岁以上5人,占3.52%。临床医师55名,占38.73%;护理人员54名、占38.03%;检验人员11名、占7.75%;其他专业22名,占15.49%。初级职称46人,占32.4%;中级78人,占55.0%;中级以上职称15人,占12.65%。

2.2手卫生执行情况

观察医务人员142人,应执行手卫生次数1500次,实际执行手卫生632次,执行率为42.13%。经统计分析,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组,不同专业人员间执行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表1);女性比男性手卫生执行依从性高,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表2)。

表1不同科室受观察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表2不同性别受观察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3讨论

社区卫生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相对较低,只有42.13%,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意识谈薄。从调查整体看绝大多数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强于预防交差感染,但他们没有认识到诊疗前后做手卫生是为预防病人感染的观念。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及接触物品后手卫生执行状况略好于其他人员,这可能与护士的手卫生意识强有关[3]。作为传播病原体最为量要的医生之手则更重于自我防护,在接触患者后洗手率较高。而护工根本没有手卫生及无菌操作这种观念。

足够的洗手时间是进行手卫生的关键指标之一,它易受病人病情和工作时间紧迫等因素的影响[4]。本次调查发现我院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多数医务人员可以执行手卫生操作,而诊疗过程中执行手卫生的医务人员并不多。而且多数工作人员只是简单的用水冲洗,甩水即算洗过手了,工作人员洗完手后有的直接用工作服擦手,有些用擦手毛巾擦,但毛巾一天才换一条,这样工作人员洗手的效果并没有达到。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医务人员在脱手套后的手卫生执行率显著低于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率,如有的检验科的医务人员更换手套时从不洗手,这说明医务人员还是存在手套可以代替执行手卫生的错误意识[5]。

女性比男性手卫生执行依从性高这可能与女性的卫生习惯比男性好有关。

参考文献

[1]牛秀成,张树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

[2]卫生部颁发.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3]韩黎,朱士俊.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

[4]韩黎,郭燕红,等.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手卫生的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4);230-232.

[5]PiretD.SimonA.HugonnetS.etal.Handhygieneamongphysicians:performance.beliefs,andperceptions[J]AnninternMed,2004,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