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无创通气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护理干预对无创通气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赵文英温红梅

赵文英温红梅

(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020)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护理干预方法对无创通气患者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9例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2组均实施无创性机械通气,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整体性护理干预。对照2组患者对无创通气的依从性。结果2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之后,观察组21例(60%)在30min内就能适应呼吸机,对照组则只有13例(38.23%)在30min内适应,而观察组在呼吸治疗过程中,出现自感呼吸不畅、惧怕、发抖等心理障碍5例(14.29%),对照组为15例(44.12%),观察组心理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综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依从性,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无创性机械通气护理干预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318-02

机械通气主要指依靠呼吸机辅助呼吸,减少患者呼吸用功的一项治疗,具有显著改善患者低通气导致的一系列病理性生理症状,降低病死率[1]。目前,机械通气多为无创性质的,不须建立人工气道,主要通过面罩实施正压通气,这样的机械通气方式科有效预防损伤气道,避免呼吸道出现感染。但是无创通气需要患者密切配合操作,如果因为患者出现紧张、惊恐、心闷气短、胃反流、腹胀等不良症状,会直接导致通气中断[2]。本组研究针对无创通气患者进行了整体性的护理干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护理效果理想。现对护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9例需要无创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对象。男42例,女27例,年龄51-86岁,平均(68.67±7.81)岁。患者可以自主呼吸,神志不清晰,部分存在意识障碍,有缺氧症状及二氧化碳潴留,11例出现肺性脑病,咳嗽较频繁。经过临床评估本组患者均没有使用无创通气设备的禁忌症。按照随机分组的办法,将6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无创通气治疗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祛痰、平喘、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同时实施无创通气,通气设备为S/TD3.0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机(由美国伟康公司生产),配套使用的通气面罩是硅胶材料。设置S/T模式。2组均按照常规操作进行通气治疗。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给予整体性的护理干预。首先就无创通气治疗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讲解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原理、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第二,实施通气操作前,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针对患者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详细解答,消除其心理障碍。并通过成功通气病例的宣传,增加患者信心,缓解不良情绪。第三,对患者家属也进行护理干预,让其了解无创通气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缓解其不良心理,指导其正确给予患者支持及安慰,同时,可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陪同患者上机,全程给予安慰,增加患者安全感[3]。第四,教育患者在通气过程中遇到各种不良反应的应对办法;第五,专业的陪同人员全部陪护,讲一些笑话或者具有吸引性的故事,转移患者注意力,也可以与患者握手,缓解患者心理感觉障碍。

1.3依从性评价标准[4]

本组患者的依从性评价可分为优、中等、差三个标准。

优:在无创通气治疗期间,患者主动配合,完全听从护理人员的引导;

良:患者基本上能够配合操作,但是偶尔出现抗拒动作,经过护理人员提醒可继续完成通气;

差:情绪较为抗拒,通过护理人员或者家属劝说后勉强接受治疗,但配合性差或者完全排斥通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包实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计数资料用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出现心理感觉障碍情况

观察组21例(60%)在30min内就能适应呼吸机,对照组则只有13例(38.23%)在30min内适应。观察组出现胸闷1例,呼吸不畅2例,惧怕发抖2例,心理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胸闷3例,胃反流2例,手心出汗1例,惧怕发抖4例,呼吸不畅5例,心理感觉障碍发生率为44.12%%,2组比较,观察组心理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2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2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较(n,%)

分组例数优良差优良率(%)

观察组352211294.29

对照组341371458.82

χ28.173.265.9811.94

P<0.05<0.05<0.05<0.05

3讨论

呼吸衰竭是因为诸多因素导致的肺通气或者(愈合)换气功能障碍,使得气体无法有效交换,从而引起的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等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5-6]。治疗中,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使诱发因素消除之外,还要采用机械通气设备辅助呼吸,从而显著改善患者低通气出现的一系列病理性生理症状。目前,无创性的机械通气是比较常用的办法,面罩通气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患者气道损伤,但是无创通气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通气操作,否则容易导致通气中断。有研究指出,加强临床护理干预,让患者充分了解机械通气的作用、原理,并且掌握无创通气的注意事项,心理状态平稳,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配合通气操作的依从性[7-9]。因此,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1)健康知识宣教,宣教的内容主要有需要采取通气治疗的病症、禁忌症、通气器械的工作原理、通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观感受或者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等,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通气治疗的过程,及时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以顺利进行无创通气。(2)亲情支持干预。亲情支持对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态调整作用重大。对患者家属也实施护理干预,引导其能够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能让患者心理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支持,从而更加坚定地接受治疗;但是因为呼吸衰竭患者的年龄比较高,身体较弱,不能长时间会客,因此,亲友探访需要有节制,防止患者过度劳累,影响病情。(3)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因为年龄较高或者症状明显,生理上承受较大痛苦,心里不免也会产生焦虑、焦躁、担忧等不良情绪,这会影响通气治疗的效果,或者中断通气治疗。临床报道显示,对接受通气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配合通气操作的依从性可有效提高。所以,加强上机前和通气时的心理干预,当患者配合较好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增加其信心。(4)陪护干预。在通气治疗的过程中,为了降低中断率,安排专业的陪护人员实施陪护干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握着患者的手,让其感觉到安全;同时,指导患者规律地呼吸,尽量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不要说话及作吞咽的动作,避免气体进入肠胃导致腹胀。经过以上护理干预,观察组21例患者在30min内就能适应呼吸机,而对照组只有13例;且观察组心理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是14.29%,对照组是44.12%,二者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整体的评估,观察组的依从性优良率为94.29%。对照组为58.82%,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对实施无创通气的患者加强整体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陈英华.护理干预对无创通气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2):248-249.

[2]刘景华,高丽华.心理干预可提高无创通气患者依从性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3):163-164.

[3]郑绮雯,丁小容,于兰芳,等.护理干预对无创性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外妇儿健康[J].2011,19(4):54-55.

[4]桂燕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无创机械通气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9,15(28):106-107.

[5]向平,超杨慧,郭伟安.无创双水平正压呼吸机对长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效果[J].2009.32(2):107-110.

[6]郭凤英,廖迎九.护理干预对无创性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2011,09(下旬版):102-104.

[7]孙晓蕾,潘建.护理干预对无创通气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93-94

[8]沈国娣,冯学仁,李晓勇.护理干预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3):28-31

[9]黄芳芳,韩亮亮,黄未玲,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32(04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