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内科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心血管疾病内科护理效果观察

宋平平

宋平平

(威海市文登区泽库镇卫生院山东威海)

摘要:本文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相关内科的护理,并记录和探究其护理的效果。在此次心血管疾病内科护理效果探究中通过对在我院收容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作为样本研究,分为即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将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同时加入针对的内科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探究,而参照组患者将仅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探究,通过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得出的两组护理探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计算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通过对比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出的探究结论,实验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其潜在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都在一定程度上趋向优秀,护理效果也更加明显,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相关的内科护理,其护理效果会更为优良。

关键词:内科护理;心血管疾病;效果观察

在此次探究的过程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有50例,探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不同的内科护理从而探究并分析其不同的护理效果对患者的影响和其产生的护理效果。以下为研究过程。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心血管疾病内科护理的探究中,参与研究的50例患者均为我院收容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诊治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本次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存在两组,即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在实验组中存在男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8人和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7人,实验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龄范围趋向于41岁到75岁之中,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的各种疾病类型中包含有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其他病状,患有此几类症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分别是8人,4人,5人和8人;而在参照组中包含男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91,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6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龄区间为39岁至76岁之间,心血管疾病患者所患的疾病类型存在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其他病状,患有这几类症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分别为9人、5人、8人和3人。通过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本次心血管疾病内科护理探究中的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每种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分析结论显示并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其P小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的相关临床资料包含以下几种:患者性别、患者年龄以及患者具体病情转变情况等。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通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同时加入内科护理干预的措施,常规护理干预手段和参照组患者中所使用的常规护理干预手段相同,而内科护理干预需要进行以下步骤:用药方面的指导,饮食方面的指导,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护理和心理疏导。

参照组患者:通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用药方面的指导和一般的基础性护理和心理疏导等方法。

1.3评定标准

通过使用生活质量调查表对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评分统计,以及使用我院自行拟定针对心血管疾病研究的调查问卷,并对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统计和分析。

1.4统计学结论

深入分析参与本次护理探究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在本次护理探究的过程中,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并使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表示,通过X2进行检验然后使用率的形式来表示。如果统计学结果是P小于0.05,那么为统计学意义存在。

二、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患者在使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对患者各项数据的反馈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并整理出以下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相比参照组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并且较为明显。其各项数据包括并发症发生几率、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包括四项,即社会功能、身躯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心理功能)。在进行研究并与参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时,其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即P小于0.05。具体详情见表1。

三、讨论

目前临床上的心血管疾病大多病情和病因复杂,病症和血管循环系统以及心脏有关。比如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等类型较多的心血管疾病,能够致使患者伤残甚至死亡,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内科护理是及其必要的,这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1并发症预防以及护理

相关医护人员要及时为患者更换衣物和床单等,为了预防压疮的出现,需要对患者进行压着部位的按摩,同时患者的口腔护理以及扣背排痰的护理也是必要的,每天对患者进行按摩,有利于其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同时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

3.2用药方面的指导

相关医护人员要在便笺上注明药物使用的方法,并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遵循医嘱按时用药,在患者床头贴附便笺使患者便于查看,同时需要告知患者不可自行决定用药量。

3.3饮食方面的指导

相关医护人员要充分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具体病状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相关饮食习惯,然后为患者拟定相关饮食方案以及食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方案要在一定程度上要遵循低反固醇、少盐少脂和易消化以及营养较为丰富的原则,同时要叮嘱患者要多食用蔬菜水果,为了预防便秘,要适当增加饮水量,针对便秘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根据其病情对其使用缓泻剂等药物。

3.4心理疏导

因为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和病情持久没有得到治愈的原因,心血管疾病患者比较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相关医护人员要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入院时进行热情接待,同时要鼓励患者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相关医护人员和患者要确立利于和患者之间沟通以及和谐的医患关系。相关医护人员要懂得聆听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诉求,并且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

通过对上述护理探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内科护理的护理效果更好,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有助于增加心血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能够为临床上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秋菊.心血管疾病发病诱因及内科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22).

[2]祁建玲.整体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0).

[3]李健.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心内科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5,(11).

作者简介:宋平平(1983.01-),山东文登人,本科,主治医师,目前就职于威海市文登区泽库镇卫生院,研究方向为普通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