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探究

芦红

芦红

(锦州市传染病医院121017)

【摘要】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等,用药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因抗结核药物用药时间长,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探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结核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031-01

结核杆菌是是结核病的致病菌,于1882年被证实,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占全球的16%。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抗结核药物治疗,常见的一线用药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等,通常会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但是每种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比如胃肠道反应、肝肾毒作用、周围神经系统症状等等。这些不良反应导致的药源性疾病给患者生活带了了不便与痛苦,医护人员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密切观察药物反应,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结核病的流行情况

1993年,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流行,成为了一个严重的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至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结核的流行首次趋于稳定。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自从实行新生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后,结核病的发病情况有所好转。结核病的控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整体状态仍然不太理想。

据统计,我国现有肺结核患者600余万,具有严重传染性的约150余万人,每年因结核病造成死亡的人数约25万人,结核病严重阻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1992~2001年,我国在湖南、湖北、河北、广东、海南、辽宁、山东、黑龙江、新疆、四川、重庆、宁夏、甘肃等13个省市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全面推行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简称DOTS策略)。推行DOTS策略后,项目地区发病率显著低于非项目地区。我国结核病的总体流行状况是感染率高、患病率高、致死率高,呈现这种“三高”状态,且农村地区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地区。

二、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药物不良反应是在正常人服用剂量下,发生的对人体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一种反应。抗结核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等,治疗要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主要作用在于缩短结核病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和患病率。抗结核药物用药时间较长,用药人群分布较广,在抗结核药物发生作用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

异烟肼能透入细胞内和病变组织中,对细胞内、外的结核菌均有杀菌作用,为全杀菌剂,具有杀菌力强、疗效好、用量小、毒性相对较小、价格便宜,以及既可静脉注射又可口服等特点。主要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还可能出现肝毒性、免疫系统症状等。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异烟肼与维生素B6结构相似,能竞争同一酶系或两者相结合从尿中排泄增多,导致维生素B6缺乏。而维生素B6缺乏会导致脑内γ-氨基丁酸不足,遂出现中枢兴奋、头痛、惊厥、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周围神经炎。主要的处理对策是补充维生素B6,根据具体症状对症下药。

利福平是一种半抗原,能结合蛋白质附在细胞膜上,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不良反应以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损害为主。泌尿系统损害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血液系统以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主。利福平致死的原因大都是肝损害所致肝衰竭以及过敏性休克。

乙胺丁醇是一种抑菌药,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必须联合其他药物使用。乙胺丁醇不良反应比较少,最主要的毒性反应是对球后视神经的损害,发生率为0.8%。乙胺丁醇与乙硫异烟胺合用可增加不良反应,与氢氧化铝同用能减少吸收,与神经毒性药物合用可增加本品神经毒性。

链霉素是一种半杀菌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结核杆菌蛋白质合成。主要不良反应是神经系统损害,以耳毒性和视损害为主,还有一定肾毒性。链霉素还可引起过敏反应,主要是与血清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还可以伴有口周麻木、头晕、运动失调、头痛、乏力、呕吐等。

肝肾毒性是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致死原因,应该根据肝功指标来判定,使用抗结核药物后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密切监测患者肝功,可以给予联苯双脂、肝泰乐等护肝治疗;肾损害可以谷胱甘肽注射治疗;其他不良反应只要不影响治疗效果及正常生活都可以不予处理。如若比较严重,应该根据症状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一旦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该立即停药。

三、小结

结核病是一种广泛传播的慢性传染病,治疗的特点是较长时间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且疗程长剂量大,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时有发生。抗结核治疗要在有经验医师指导下进行,合理选用药品,采用适当的剂量方法和疗程。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密切观察,掌握各种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且早日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相关事项,这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患者的优质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智璇.云南省322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

[2]李瑞珍,陈飞苑,陈伟兰.436例异烟肼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8):620-622.

[3]张南生,陈瑞杰,张秀华.利福平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14(5):312-315.

[4]钟红红,赵丽青,董辰元.乙胺丁醇与链霉素的临床用药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4):38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