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功能康复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骨外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功能康复训练

史均平

史均平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安远镇中心卫生院甘肃天祝733299)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187-02

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是通过穿插在骨上的钢针体外装置(支架)的连接达到骨折固定。这种疗法具有损伤小、患者痛苦小、骨折愈合快和功能恢复好等特点。我科自1996年7月至2004年12月采取穿针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108例,术后实行科学规范的功能康复程序训练,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08例中,男87例,女21例,年龄16~17岁,平均39岁,闭合性骨折29例开放性骨折79例,合并他处骨折34例。随访6~18个月,6个月内达临床愈合标准者占92.3%,其余在12个月时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标准。

2.功能康复程序训练方法

2.1患者及其家属康复意识的建立临床常遇到两种不利于患者功能康复的心理状态:一是患者谨慎小心、怕痛、怕出现意外而不敢活动;二是患者胆大、急于求成,不注意锻炼方法而过早活动及负重。这两者均不利于康复程序的实施,并易导致肌萎缩、关节僵硬、骨折延迟愈合、骨折移位、再骨折等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及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并结合临床资料说明功能康复训练程序的重要性,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是患者积极配合康复程序的实施。

2.2功能康复训练程序方法及临床意义

2.2.1非负重期①床上练功法:术后2d~2wk,让患者做患侧四头肌、髋周肌的等长收缩及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具体做法是教会患者“绷劲”,作肌肉等长收缩,用力北屈踝关节每日4-5次,每次5-10min左右,以不使患者感到退累为原则。在患者能够完成上述锻炼,可逐渐过渡到患者行髋膝足踝等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具体方法为屈伸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到抬腿运动、足蹬运动,每日5~10次,每次5~10min左右。此种锻炼及不影响骨折的愈合,又克有效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及肌肉的粘连与萎缩。②离床锻炼法:术后2-6wk,这期间主要让患者练习带外固定器上下床,为患肢负重行走打好基础。下床时应双手支撑,臀部离床,健侧蹬床,形成三点支撑,在支撑下向床边移动,健侧先下床持重,然后一手扶床,一手扶患肢足着地,上床时患肢先上床,健侧支撑身体。患者下床后可持双拐,健侧负重,健侧负重,患肢作屈髋、屈膝、踢腿、下蹲等规范动作,因该期骨折端骨痂已形成比较连续,基本稳定,实施有关节活动的不负重锻炼及周围关节的伸屈活动可有效地防止肌萎缩,促进骨折周围肌力的恢复和髋、膝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

2.2.2负重期一般自述后第7周开始,如为稳定骨折可适当提前。从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责。教会患者正确持别助行。使用前护理人员应示范持别的方法及交代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心理。拐杖的高度依据患者身高调试。拐顶距腋窝5-10cm,与肩同宽,双手用力,患者持拐占立时要挺胸收腹,抬头向前看。站立时双拐与足成等腰三角形,迈步应先出健侧,后迈患肢,身体重心在健侧。患者拐杖前移时,身体保持温度后患肢再前移。每天练习500-1000m,1日3次。该期骨断端已从骨折的临床愈合期过渡到骨性愈合期,骨折处已相当稳定,如无暴力损伤,不会发生再次骨折。再次负重训练及下蹲训练,可促进骨痂愈合及塑形。

3.康复程序的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

3.1康复程序的实施原则是循序渐进,主动为主,被动为辅

循序渐进,是指每次活动的量及幅度逐渐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是指各关节肌肉活动训练以患者自己伸屈为主,他人帮助为辅。

3.2注意事项①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懂得外固定器的作用,个部件在固定治疗期间的性能,一旦因功能锻炼固定器出现松动,紧固件调节器、锁针器、动力支持杆件出现异常,能及时处理。②合并其他部位受伤及不能配合康复程序实施的患者,护士应指导配护进行被动的髋、膝、踝关节的伸屈活动,要求做到迅速渐进,防止粗暴动作。③合并血管、神经、严重软组织受伤的患者,早期可应用托板等物品辅助维持关节功能位,待组织受伤修复时再行被、主动功能锻炼。④如为严重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或多发性骨折,根据临床x线射片情况,适当延长非负重期的康复训练时间。⑤负重期的训练多在院外进行,故在出院前护士应详细说明功能康复的重要性,列出时间表和对应的训练计划,并定时随访,如中途出现红、肿疼痛等并发症应随时复诊。

4.讨论

骨折患者的治疗不仅仅骨折愈合,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尽早和最大范围的恢复功能。因此,积极的功能锻炼不仅是骨折治疗重要原则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的优势在于患者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1]。手术固定后达到了牢稳固定,同时有充分发挥应力对骨折端的刺激,加速骨愈合,且肢体被外固定器定于悬空位,即可避免压伤,也便于护士观察患肢的复位和固定的效果,有利于患者肢体进行功能锻炼。手术固定后积极正确的功能锻炼[2],即可减少和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同时还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加骨折端挤压,刺激骨痂生长,促进骨折愈合,使手术达到满意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俞孝勇,郑娟芬,周瑾.早期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30(1):30.

[2]接健,谭力,陈福扬等.胫骨髓内钉术后主被动锻炼的对比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1):100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