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三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2

思想政治工作三论

董建东

2.

载体论当我们弄清了客体的定位后,就要研究载体。载体是沟通主体与客体的桥梁,是承载、传输主体信息的渠道。我们平常称之为“形式”,载体适宜,主体发出的信息,就会顺利传输给客体,并被客体所“接收”,以至入耳入脑,即“接受”;如果载体不适宜,尽管主体发出的信息再好,也可能不被客体“接收”,或是接收了也没有入耳入脑,即没有“接受”。因此,研究和改进载体非常重要。但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们只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而不注重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或者说是对“载体”有的束手无策,无可奈何。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没找到。其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每个阶段都很明确。前一段的先进性教育,目前的八荣八耻教育等等,上级都有明确要求。至于采取什么方法,运用什么形式,这倒是我们应该经常研究的。就目前人们的思想状况和新形势要求而言,载体应具有以下特点:

2.1

引人性。职工爱听,乐意接受,引人入胜,入耳入脑。比如演讲、歌咏、知识竞赛等等。这类形式观者愿观,赛者愿赛,观者赛者同时都受教育,而且有很大的鼓动性。引人性是使客体接受信息的大前提,首先是引人,然后才是“接受”,如果一开始就产生逆反心理,那么主体发出的信息,就很难传输到客体的大脑。

2.2

激励性。听后看后使人振奋,长人精神,催人奋进。比如近几年举办的英模报告——孔繁森事迹报告、任长霞事迹报告、宋鱼水事迹报告等等,这种现身说法的英模事迹报告,不但使人感到可亲可信,而且容易使人激动,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之中。当信息消失,亢奋平静,人们静而思之就会转化成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2.3

直接性。即思想工作的主体和客体直接对话,比如谈心、座谈、访问等等,这种形式主体、客体面对面,有问有答,可以当场澄清思想,弄清问题。

2.4

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问题,采取不同形式,这样更贴近不同层次人物的接受能力。如果对一线职工宣讲一些深奥的理论,人们接受不了,只能事倍功半。所以,对他们适宜多运用具体事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反之,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管理层、中层干部、知识分子宣讲一些尽人皆知的肤浅道理,效果也不会好.这就是毛主席说的站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讲话要看对象

。2.5

科学性。符合人们的心理规律,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和接受能力,通过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使人们接受和相信我们的观点,还能从中明白一些科学道理。

2.6

针对性。即对要解决的问题要摸得清,看得准,做到有的放矢,不放空炮。载体具备了以上特性,就会使思想政治工作有声有色,由虚变实,由无形变有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见性和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度。

3.

主体论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中,效应是整个过程的落脚点,而主体即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整个过程的主要矛盾。因此主体除要把握客体、改进载体外,还要首先解决主体本身的问题,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加强主体建设,借用人们常说的三句话:由虚变实、由软变硬、由无形变有形。思想政治工作要想达到三变,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到三变:

3.1

“由虚变实”。

3.1.1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态要“由虚变实”。好多思想政治工作者心发虚,不敢大张旗鼓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比如,应该召开大规模的总结表彰会,变成了小型座谈会;应该举办报告会,变成了研讨会;应该认认真真地举办培训班,变成了印发培训材料。这都是心虚的表现。所以,主体应该首先坚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念。这里还得借用常对妇女说的四句话:自尊、自重、自强、自立。自己都不自重,自我萎缩,怎么能让别人重视你,支持你

。3.1.2

主体的工作要“由虚变实”。要下苦功夫、真功夫、长功夫,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要追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能蜻蜓点水,敷衍应付,只求完成任务,不问效果如何,这等于自己欺骗自己,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做,不能当作一种任务来做。

3.2

“由软变硬”。

3.2.1

工作手段要变硬。对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有量化指标,同样要有硬性规定,不能光是一般性号召,做与不做一个样。比如,理论学习,一年规定多少次,就要学多少次,少参加一次就扣多少分,扣多少分就减多少奖金,与经济利益挂钩;读书笔记规定写多少篇就是多少篇,少一篇就扣几分。蒙牛规定,老总带头讲党课,少讲一次就扣500元工资。人家认为这是你的任务的一部分,没完成工作任务当然少拿工资。省委中心学习组,集中到外地搞封闭性学习,不许接待客人,不许处理工作,这是强制性的。这里要解决一个对忙的认识问题,中央政治局已经组织了20多次集体学习,我们能忙过他们吗?

3.2.2

业务功底要变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精通,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否则职工不服气,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也不会好。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三才人物,讲有口才,写有文采,组织活动是帅才。

3.3

“由无形变有形”。前两变讲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这一变讲的是思想政治工作。

3.3.1

要与经济指标以及精神文明挂钩。这里有一个怎么看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不能经济指标完成了就是经济工作者的功劳,与思想政治工作者无缘。而单位出了问题,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错误,与经济工作者无关。一个单位无矛盾纠纷,职工和谐相处,团结奋斗,经济指标完成的好,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业绩,就应该奖。所以一定要转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旧观念。

3.3.2

思想政治工作要量化、指标化。比如,讲几堂党课,搞几场报告,举办几次思想教育活动,都要量化到数字。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就扎扎实实了,非常具体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目标明确,有规可循,心里有底,干着有劲,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也有据可查,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就和其他工作一样平等相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