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赏识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冉孟文

冉孟文贵州省松桃县寨英镇中学554113

一、什么是赏识教育

周弘在谈赏识教育中说到:“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成功并不代表幸福。人类发展到最后应是幸福学、和谐学。成功了不幸福就等于零,而有幸福感的人已超越了成功。我教育女儿周婷婷最大特点是任何事发生了往好处想,她心里充满了光明。他不断在成长,幸福感的标准不是成功而是成长。他不断在成长,成功是副产品,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很难。与幸福有缘的人必然与成功有缘。”

赏识,一种古老而又传统的教育方法。

赏识教育是“赏识——发展”教育的简称。赏识是手段、是方式,发展是目的。

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认识并赏识学生,使学生增强自信,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简言之,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是教育者用赏识的方法把爱具体化。

赏识教育两个宝藏,第一个宝藏,是教育孩子说话的方法,奥秘概括成四个字就是承认差异。第二个宝藏,是教育孩子学走路的方法,这个宝藏的特点“是允许失败”,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而应试教育是“否认差异,不许失败”的教育。

赏识教育的关键要素:1.教育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2.用爱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势和长处;3.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4.催生学生的主体意识;5.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6.创设自由、和谐的教育氛围;7.促进学生自我觉醒、主动发展。

二、为什么要开展赏识教育

生命之三维: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人首先是个肉身,这是最基本的,但人又不只是肉身,因为他有思维。所以,生命还是个精神性的存在,但精神并不是自发地从人的肉体里产生出来的,而是在族类和社会交往中产生的,即社会生命。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发展不能脱离他所处的社会。一旦脱离社会,其作人的本质也就不复存在。人就是由三重生命构成的具体而完整的生命存在,人的三重生命是一个互为前提、互为因果、循环往复的生命流程,实现着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交换与协调。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绝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真实而又特殊的个体。潜能是生命所蕴涵的、潜在的、可能发展的倾向,是人自身中“沉睡着”的力量,是现实生命发展的源泉。潜能不是培养教育的结果,潜能也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教育可以促进潜能,也可能扼杀潜能,这一切取决于教育者的思想和观念。

三、赏识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赏识主要运用于课堂教育过程,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因素。要在课堂上赏识学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成为学习的主体。当然,赏识教育不是说几句漂亮的话,所以实施赏识教育要求老师能多了解学生,及时表扬鼓励,认真发现他的每一次进步,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短处,正确对待成绩和不足。

当我们的学生把喜悦的心情表露无遗时,不要说:“这次考得好不等于以后考得好。”而要多用肯定性语言。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或一个满意的微笑,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赏识教育要持之以恒,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和信心,并要有持久作战的心里准备。同时,教师要注意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度,要正确、客观地分析,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否则会让学生认为赏识是虚伪的。并且赏识也要因人而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对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多提新要求,克服不良的习惯。

1.让物理习题课教学“动”起来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提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通过师生的互动学习,贯彻落实这一基本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等。

(1)结合实验,动脑动手。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在设计、选取习题时,应多选用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的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这些习题所依托的物理情景如能在课堂上设计再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动脑动手,观察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开拓性思维,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2)角色转换,互助学习。为实现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方式必须多样化。物理习题课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走向讲台,扮演“教师”的角色,让学生教会学生,体现了“学高为师”的教育思想。

总之,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改变学生过多的被动式学习,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其中的曲折和乐趣,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实现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使其成为“善思、会说、能做、创新”型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并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

2.在实验教学中突出探索方法的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qiuzhiyu,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物理教学常用的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安排这两种方法加强训练。

重视课外实验,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学生的课外实验(包括小制作),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发展创新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验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要适当引导,不使他们过多地碰壁。但是,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得到更多锻炼。

3.物理教学中差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1)差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差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与这些学生的身心发育有关,二是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物理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实践性,表现在: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能读通文字,但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对教材的理解产生困难;探究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学生的学习程序也未必都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些探究的方法,学生开始学习时很不习惯,自然感到物理难学;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学生对思维方式不易跟上,产生思维上的困难,分析、解决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去探究和研究。物理教学方法运用好坏也是差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对于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容易导致逆反心理。

(2)对差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①培养差生的自信心。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关键在自身,但教师的外因作用也不可忽视。对差生来说,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悉心教导和热情鼓励。所以平日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时应经常鼓励这些差生,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学好物理,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具体做法是:降低标准,分层要求,创设条件,让他们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差生学习兴趣。大凡对物理学习有逆反心理的差生,对物理教师均有较深的成见或误解。这样,物理教师有义务帮助化解。一般来说,差生存在一种自卑心理,平日少受表扬,对批评较为敏感,若物理教师在课堂动辄讽刺、挖苦或滥加训斥,必定会增强其逆反心理,人为地把他们推向教者的对立面。所以,首先应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尊重他们的人格。课堂上实施微笑教学、鼓励教学,使其感到有一种亲切和谐的气氛。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疑难点要注意个别辅导,多面批、多激励。每次考试尽量当面讲评,每个实验逐步地进行指导。这样,通过教师热情的教学态度去熔化学生逆反心理的坚冰,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同时,他们也会把对教师的好感迁移到物理学习上去。

③充分利用逆反心理的正效应。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差生的逆反心理也不例外,应当指出其负效应的同时,分析其另一侧面——正效应,对此教师要很要好地保护并加以利用。正效应主要有:A.思维批判性。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教师当作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连科学知识也敢于怀疑。这样的心理品质,教师应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他们独立性的发展。B.好胜心。表现在他们不再是听话、顺从。而是勇敢、有闯劲,这种好胜、敢闯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形成开拓、积极进取的个性。C.求异思维。书本知识是这样的,而具有逆反心理的差生却偏偏认为是那样的,虽然有时不免钻牛角尖或失之偏颇,但更多地却是学生求异思维、独辟蹊径,从第二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才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应给予积极引导,或许能使这些学生有更大的创新和进步。

其次,得体有效地利用逆反心理来消除逆反心理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波的干涉、衍射时,可向学生介绍光也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通过以下简单的实验即可观察到:在一块干净的玻璃片上均匀地涂上一层墨汁,待干后,划一条狭缝或靠得很近的双缝,通过狭缝看太阳,即可看到魅力的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现象(不过此实验难度较大,缝划得很细,现象才能清晰,一般同学不易做成功)能激发有逆反心理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