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浅谈创新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陈泽南

陈泽南(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九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的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尤其是在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促进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思维;物理教学;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思维。它能够使学习者将头脑中已有的信息、知识变成理想、行动,从而实现创造性成果的意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高质量的思维活动,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而物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学科。因此物理教学活动必须以教材为凭借,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寓于物理教学中。

1.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这就决定了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使学生在充分的,全面的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2开拓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新颖的、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是前人所为末涉及到而我们又敢干去探索、去创新的。是激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源泉。

1.3求异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复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目标而寻找出新的具有独特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

1.4发散性原则。

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还可以怎样、有哪些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坚持以上原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2.1创设和谐环境,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川重庆的大雾,南方冬天房屋上的白霜,乌鲁木齐冬天的白雪。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

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创新教育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2.2训练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例如: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学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物体在受平衡力的作用时将怎样运动?学生都能很快回答出物体受平衡力时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紧接着教师问:如果物体不受力作用将怎样运动呢?这时,学生中就会出现很多答案,这时老师不要急于肯定答案正确与否,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演示课本图10-9、图10-10、图10-11三个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最后师生共同应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很显然这样教学,学生易掌握,这样教学对激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十分有益的。

2.3训练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直觉思维具有生动性、具体性、直接性的特点,是开发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创造性活动中,仅仅依靠直觉思维是不够的,两种思维应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的知识为依据,实行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但在此以后,仍需要用分析的方法,用演绎或归纳的方法对所作的结论重新进行检验。

例如观察水被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时,学生往往只看到沸腾就是瓶内产生大量的气泡,瓶口冒出大量的“白气”,并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等,对这些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只凭“生活经验”就会干扰对沸腾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让学生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应采取因势利导的点拔;进行有目的、恰当及时的提问指导,来提醒学生注意,边仔细观察,正确读数,边引导思考、分析、比较,将观察和个性创新紧密的结合起来,适时的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

①开始加热的烧杯底和内壁是否有出小气泡?怎样产生的?

②初始阶段如水温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小气泡在上升至水面的过程中其体积有什么变化?

③当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迅速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到水面破裂时,这个过程温度有否变化?瓶口出现的“白气”是什么?

④当停止加热后,水还沸腾吗?为什么?如果沸腾时间较长,,还会看到水位比加热前有些下降,这是为什么?

这样可将膨胀、热传递、气化、液化等知识有机地运用起来,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归纳。从而达到既可使“手、眼、脑”并用得到训练,逐步掌握边观察、边思考的方法,又可逐步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2.4训练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初中生机械记忆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对事物的判断往往凭经验。形象思维只得出定性的结论或者模糊的数量关系,抽象思维(运用数理逻辑)进行推理时,能得出精确的数量关系。在实际思维活动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经常结合起来进行,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必须同时运用两种思维形式,巧妙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创造出最佳成果。

例如在"惯性定律"教学中,我先使学生充分感知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对原始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与牛顿第一定律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操作,概括形成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理性形象,最后,舍弃形象材料,上升到概念,总结归纳出惯性定律。

3.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设想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操作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仅仅依靠三种能力(即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再加上以下几种能力:①观察能力;②操作能力;③提问和讨论能力;④反馈能力;那么,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更有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3.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物理学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要使学生学会物理,必须培养观察能力。每一个实验都须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也要求学生用心观察。自然地,学生养成"见物思理"和"以物讲理"的好习惯,观察能力很好地得到了培养。

3.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学研究和学习的另一方法是实验,实验操作很重要。在教学中,凡要求学生用实验操作的都让学生自己去做,同时,我们还自制教具,增加了若干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实物操作能力。

3.3培养学生的提问和讨论能力。

让学生学会提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一环。我在教学中,引导、支持、鼓励学生发问,对学生提出的好问题加以肯定和表扬,并组织学生开展问题讨论,各抒已见,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讨论中,大家积极开动脑筋,思维和思维产生智慧的火花,创造性思维被激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4培养学生的反馈能力。

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寓言,提出他们的宝贵意见和不同的见解,使问题可以及时的得到解决和商讨的办法。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的效率,还使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诚然,在具体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能力是兼有的,是密不可分的。在实际能力培养时,应同时兼顾,但又有所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