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用语的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浅议语文教学用语的艺术

郝瑞晓

郝瑞晓河南省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汝州467500

中图分类号:G642

语文教学是借语言进行的,语言是教学的特殊而重要的工具,富于知识信息并具有极强表现力的语文教学用语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没有教学用语就无法形成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普通话是基础,教育性、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明确性、简洁性、生动性是其特质。要提高教学用语艺术和教学效率:我认为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语域风格

语文教学用语的口语,有极强的表现力、规范性,要求严谨,不容夸张。它不像文学语言那样文雅华贵,而以真理般的朴素见长;不像相声语言那样调谑逗趣,而已清楚、明了著称;不像舞蹈用语那样感情外露、婀娜多姿,而已沉着的深情内蓄……

1.克制用语障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是杂家,应该什么都懂=,即什么话题都能介入。由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不断学习,博览群书,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尽力做到一专多能。

2.情绪性障碍。如当众说话会紧张,这要求语文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课前准备尽量充分,不怕讲话,话说错了也不要怕丢丑,要善于救场,随机应变,更不能把家庭情绪、社会情绪、生活情绪带进课堂。

3.技术性障碍。首先是必须讲普通话,注意语流速度,不用地方语、地方音,要清除“口头禅”“话把子”及“口头垃圾”。

二、用好态势语

态势语是教学口头的重要辅助手段,可补充教学口头语的不足,是有声语言的伴随者。它运用表情、手势、动作等表达动作某种特定的意向,让人明了其义。态势语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三种:表情、指点和描画。

三、投入情感激发火花

语文教师教学口语必须感情充沛,体现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用热情饱满的语言让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情于理,情理相通。单有“投入”还不够,语文教学还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火花。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诱发感情教学过程中,要研究从什么地方讲能让学生最感兴趣,最能吸引他们,最快沟通他们的心理,诱发他们的感情。选好教学突破口是关键,学生的感情萌发了,对所学课文就能产生强烈的学生欲望。2.激发感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情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需要教师用“动情”的语言传达动情的事,让字字句句撞击着学生的心灵。

四、增强提高语文听力的自信心

对全班学生而言,切记急于求成,达到同一的水平。我觉得听力训练起点要低,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衡量,避免学生因听不懂而产生恐惧心理。

以小组形式展开听力训练,学生乐于接受。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听力好的学生可以自我表现;听力差些的学生可以在他人发言中得到弥补或提高。以集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消除紧张心理,激发听的热情。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从害怕、听不懂逐步到听明白、听懂,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思维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整体感悟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仅喜欢听,而且,听的范围更广了,记录信息的兴趣更强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现在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五、教师的课堂提问活动是集体性活动

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关系规定时间内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课堂提问应注意下面四个原则:

1.问题整体性的规则。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疑点设疑置问,应注意所有疑问在宏观把握上的整体构成和各疑问之间在微观处理上的相互联系。单位时间内的群组疑问应涵盖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及其思维线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延伸其思维轨迹。

2.设置疑问的层深性原则。一堂课的疑问设置决不是孤立无序的一个问题接着另一个问题,而是呈现着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的系列性、群组性、层递性\疑问性,既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层级和年龄认知特征,更要诱发学生思维发展动机。

3.设置疑问的量力性原则,又称为可接受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学生并科学地估计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学用语在任何时候都起着提纲挈领、启迪思维、诱导引路的作用,因而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教学用语。作为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师,欲攀教学艺术的高峰,就必须下苦a夫锤炼自己的教学用语。由此,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口语、书面语、态势语紧密结合,相互补充,既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又能给学生以语文艺术美的享受,进而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确实,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情境,增强学生的兴趣。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拙见:1.设疑新颖,激发情趣;2.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发思维;3.提问的设计要分层,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总之,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语言,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郝瑞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