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与对策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与对策初探

葛兰

葛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目的探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上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原因,对中药注射剂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反应监测信息的方式,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现状及发生原因进行探寻。结果找到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料药质量、用法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确保安全用药。结论采用改进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和注意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加强不反应监测,可以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中药注射剂(TCMI)是指中药材通过提取、纯化等步骤,制成的供人体注射用的乳液、溶液和粉剂等。TCMI种类包括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和注射用无菌粉末,可用于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或肌内等。目前,已有批准文号的中药注射剂共109种,生产该药剂的企业有400多家,年销售额达到200多亿元,年使用量超过4亿人次[1]。

中药注射液能得到广泛推广,是因为其具有药效迅速,作用可靠的优点。然而因为注射剂的制备环境设备要求高,制造过程较复杂,加上中药材有效成分、质量、杂质的原因,最近一段时期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也经常在媒体的报道中出现[2]。用药者使用过程中发生过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种类

通过对所调查的病例报告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产生的不良反应的以心脑血管类及清热解毒类为主,结果见表1。存在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由其产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分类项目共31项[3],本组统计数据的统计范围涉及其中的10项,共发生171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严重,全身性损害其次,胃肠道损害居第三位。由此可见,在临床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有很多表现,同时有些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同时会涉及多个人体器官的伤害。不良反应具有以下的特点:通过对该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中药注射剂涉及的临床表现和器官系统分类,心血管损害42例,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紊乱86例,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损害196例,用药部位损害230例,胃肠系统损害366例,呼吸系统损害410例,全身性损害632例,皮肤及附件损害1366例,其他损害共24例。

表1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排在前10位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2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因素的分析

关于中药注射剂的制备,目前还不能实现完全采用由提取有效成分的单体来配制。其中,一些没有去除的鞣质、动植物蛋白等杂质在引起过敏反应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配制过程中污染,临床不合理配伍等原因都是诱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中药药材质量:因为药材产地不同,受气候、土质、采收季节等种植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药材所含的成份就会存在较大差异。正是由于药材质量存在不稳定性,就会经常造成中药注射剂不同批次间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也就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现象。

中药自身成分:中药注射剂的一大特点是其成分复杂,其中多糖、鞣质、动植物蛋白等物质都极有可能引起药物过敏反应。此外,制剂中附加剂在化学合成中还有可能产生杂质,再加上药物本身的还原、氧化、聚合、分解等所形成的杂质也能形成过敏原。茵陈、金银花、鱼腥草是常用的清热解毒类药物,但这几种中药中几乎都含有较高量的绿原酸。普遍认为,绿原酸与蛋白质结合后有较强的致敏性。中药注射剂中有些成份还具有溶血性,同样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例如人参总皂苷、三七皂苷、其他三萜皂苷等均可能引起溶血性反应[4]。

工艺问题及质量标准:中药起作用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与多成分的特点,其表现出的毒性仅以一个或几个已知成分含量来判断是不准确的,而要通过规范的实验研究和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才能得到具有说服力的结果。中药注射剂始于上世纪70年代左右,由于药品标准在颁布的时间上存在差异,所以其水平也不尽相同[5]。目前,少数新药标准尚较为理想,但是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中的大部分还有待提高。

3防范措施

提高药材质量:因为药材是中药注射剂生产的源头,如果药材出现问题,将对终产品的安全性产生无法修复的巨大影响。同时,因为药材质量一般会受到栽培与野生、环境条件、产地、储存条件、加工炮制方法、农药残留以及运输过程等许多方面的影响,这就为保证其稳定性带来了极大地困难。所以,药材质量成为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内在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我国中药材生产厂家生产中药材,必须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中成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改善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目前,导致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另一因素是制造工艺落后。这就要求,中药材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GMP的要求,严格执行工艺规程。

加强成品的上市后再评价: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指的是根据医药学的最新学术水平,从药剂学、药理学、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临床医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进行不良反应、稳定性疗效、及用药方案等是否符合经济、有效、安全的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做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有效避免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一项重要举措。

4讨论

目前,人们对中药注射剂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通常会引起普遍的关注,为了有效地改善中药注射液的药品质量,药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根据GMP的要求,严格执行其工艺规程。同时还应该以严谨、科学和对广大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中药注射剂进行上市后有效性、处方组成、安全性、功能主治等内容的再评价[6]。国家药品监管相关部门应该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对药品质量进行有效地监管,尽量避免或减少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策,张晗.临床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7).

[2]郭彩娥.12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28):142-143.

[3]刘栗言,刘思源,向梅,等.2007年至2009年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1,(6):54-55.

[4]叶祖光,张广平,刘新义.刍议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6):985-989.

[5]黄江虹.影响中药注射剂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71-1272.

[6]刘晓梅.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医学报,2010,1(2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