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分析

潘敏娟

潘敏娟(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310006)

【摘要】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轮状病毒肠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2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蒙脱石药物,治疗组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痊愈16痊例,有效2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1.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改变大便性状,缩短腹泻病程,且安全性好,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消旋卡多曲颗粒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201-02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一组因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肠道疾病,是6个月至2周岁婴幼儿秋冬季的常见病、多发病。一直以来都没有特效治疗,蒙脱石散剂应用以后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未达到理想结果。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还未见报道,我科经过临床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4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12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⑴年龄<24个月;⑵急性起病,腹泻病程<3天,未经治疗或正规治疗;⑶大便次数>4次/天,呈稀水样便或蛋花样便,无脓血便;⑷大便白细胞<3/Hp;⑸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⑹无肠道外损害并发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治疗组5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利巴韦林抗病毒,纠正脱水及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同时口服乳酶生调节肠道菌群,均禁用其他止泻药。均继续进食母乳或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等,限制糖类(乳糖)或油腻食物。治疗组用消旋卡多曲颗粒1.5mg/(kg•次),空腹服用。对照组加用蒙脱石散,l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用,1~2岁,每目1~2袋分3次服用,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用,加入温开水30~50mL调匀后空腹服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大便性状及次数及性状正常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研讨会制定标准[1]。显效:治疗72h,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

2结果

2.1用药前后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的比较:用药治疗后,2组病例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其中治疗第1~4天的排便次数及排便性状逐渐恢复正常,第5天正常。

表1用药前后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的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563518394.6

对照组5616241671.4

治疗组大便次数及性状正常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2.2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的分别为35例、16例,分别占各组总例数62.5%、28.6%;治疗有效分别为18例、24例,占各组总例数32.1%、42.8%;治疗无效分别为3例、16例,占各组总例数5.4%、28.6%。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主要临床表现恢复正常时间比较(x-±s)

组别例数大便次数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正常时间

治疗组562.75±0.122.86±0.24

对照组563.12±0.283.39±0.36

t9.099.17

p<0.01<0.01

2.3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消旋卡多曲颗粒相关的不良反应。

3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6个月~2岁的小儿发病率高,好发于秋冬季节。轮状病毒感染主要侵犯肠道,引起肠道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对轮状病毒实验动物及人十二指肠活检标本的研究证实轮状病毒只侵犯小肠绒毛上端1/2-2/3处成熟带有刷状缘的柱状上皮细胞,该细胞中含有乳糖酶,它作为轮状病毒受体,能吸附病毒脱去衣壳进入细胞内不断转录与复制,并在刷状缘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发现病毒颗粒。而在绒毛隐窝处未完全分化成刷状缘立方状上皮细胞不被病毒侵犯,小肠前段、盲肠结构中病毒含量较少。当感染继续发展,病变部小肠广泛淤血,绒毛肿胀,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膨胀及固有层单核细胞侵润等,直至病毒侵犯的成熟柱状上皮细胞受到破坏,绒毛变短、脱落,而隐窝不受病毒的未成熟立方状上皮细胞,移行上升至绒毛上端取而代之。待小肠绒毛上端成熟细胞受病毒感染破坏及脱落后,感染也就得到控制,新生的上皮细胞生长迅速,发病后8-10天肠道组织结构几乎完全修复正常。病毒感染不断破坏小肠绒毛成熟上皮细胞,造成双糖酶水平下降。受损的粘膜细胞导致细胞的液体和电解质失控,又因取代的不成熟无刷状缘上皮细胞中双糖酶含量少,活性低,因此未完全吸收的双糖滞留在肠腔中。使肠腔内渗透压增高,大量液体进入肠腔,引起水样腹泻,同时结肠内细菌分解葡萄糖和乳糖成为断链酸,故结肠内渗透压也增高,加重水样腹泻[2]。

我科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消旋卡多曲颗粒是一个脑啡肽酶抑制剂,脑啡肽酶可降解脑啡肽,本品可选择性、可逆性的抑制脑啡肽酶,从而保护内源性脑啡肽免受降解,延长消化道内源性脑啡肽的生理活性,减少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口服消旋卡多曲作用于外周脑啡肽酶,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啡肽酶活性,且对胃肠道蠕动和肠道基础分泌无明显影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医学杂志,1998,13(6):384.

[2]段恕诚,刘湘湘,朱启镕.儿科感染病学3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